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1954—1958年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1954—1958年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二)1954—1958年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1954年第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我国地方国家机关的建制作了系统的、具体的规定。宪法第53条规定:“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和镇。”第54条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根据这些规定,贵州省的乡、民族乡、镇成为县以下农村区域唯一的一级政权组织。乡镇政权组织的权力机关为人民代表大会,执行机关为人民委员会。直到1958年,全省的农村基层政权, 一直为乡镇政权。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2年,每3个月举行一次会议。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❶保证法律、法令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决议的遵守执行;
❷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发布决议;
❸批准农业、手工业的生产计划,决定互助合作事业和其他经济工作的具体计划;
❹规划公共事业;
❺决定文化、教育、卫生、优抚和救济工作的实施计划;
❻审查财政收支;
❼选举本级人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❽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❾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❿改变和撤销本级人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议和命令;(11)保护公共财产、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民权利;(12)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民族乡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可以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
乡、镇人民委员会即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组成人员为乡(镇)长、副乡(镇)长及委员。工作机构一般设民政、治安、武装、财粮、生产合作、文化教育、调解等工作委员会。随着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调整与健全,乡镇基层党组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56年9月,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规定,每个乡、民族乡和镇,每个生产合作社和街道等,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者,都应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对此,乡镇均按党员人数建立党支部、党总支委员会,以至基层委员会。乡、镇以下的各单位按党员人数分别建立党小组、党支部。共青团在乡、镇建立同党组织相应的组织体系。
总之,从1954年后到1958年人民公社化之前这一时期,是贵州乡、镇基层政权组织在制度上、组织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时期,对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三) 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时期的政社合一制 ☛
000131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