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七五”期间农业生产水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七五”期间农业生产水平

(二)“七五”期间农业生产水平

1985年农业受灾,粮食大减产后,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和各县、区、乡(镇)党委、政府,坚持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认真总结前30多年农业生产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这样四点:
❶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要有安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生产秩序作保证,随时防止和克服“左”的和右的,特别是“左”的思想影响;
❷当生产关系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时,农民群众积极性就得到激发和保护,农业就发展,反之,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就受到挫伤,农业生产就倒退徘徊,因此,决不能企求通过简单改变生产关系来提高生产力水平;
❸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受“老天爷”摆布,风调雨顺增点产,一遇灾害就减产,人们要顺应自然,努力避免自然灾害的危害,决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盲目冒进;
❹在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好、科学种田水平比较高时,则可以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反之,则加重自然灾害的危害。因此,要把生态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教兴农作为农业生产的三块基石切实打牢固。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各级党委、政府深入研究全区农业发展战略,制定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断探索农业发展路子,在三个方面实行指导思想的转变: 一是在基本农田建设上,由单项措施向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耕措施相结合转变,由各自为战、分散零星治理向按流域或片区集中统一治理转变,上游下游、山上山下一齐动手,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二是在生产目的和方向上,由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由以种植业为主的小农业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大农业转变,由无偿投入、不讲效益的盲目经营向有偿投入、注重成本效益转变,由单一农业型向农工贸、产供销相结合转变;三是在粮食生产上,由重秋粮、轻夏粮,向夏秋并重、以夏促秋转变,由传统的催种催收、粗耕粗种、掠夺经营向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实行集约经营转变,由推广单项增产措施向组织配套投入、发挥综合效益转变。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组织领导农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行“三线承包”、“三个结合”、“三级示范”: “三线承包”即由行政部门包农业生产计划任务落实,技术部门包技术指导,后勤部门包物资供应,使之形成领导、技术、资金、物资相配套的综合服务(现又发展为上、下、左、右的集团承包);“三个结合”即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科户相结合,资金、物资、后勤相结合,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三级示范”,即地、县、乡层层大办各种示范样板。每年全区都要抽调上万名行政干部和技术干部,到农村兴办各种农业适用技术样板、坡改梯样板、植树造林样板等,样板面积均占该项计划完成面积的20%以上。各级示范样板多数达到了“一大四高”的要求(即规模大、高起点、高规范、高质量、高效益)。
几年来,毕节地区坚持以确保粮食生产为前提,以建立“粮食—人口—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把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和人口控制融为一体进行综合治理,在7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 夏粮有了突破性进展。1990年,全区小麦播种面积达到8.37万公顷,比1985年增加4.61万公顷,春洋芋面积达到9.33余万公顷,比1985年增加2.9万公顷,夏粮产量达到29.14万吨,比1985年的14.77万吨增长97.29%;从1988年开始,平均每年以3.62万吨的速度递增,在全年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15.71%上升到26.91%。
2. 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有了突破性进展。1990年,全区绿肥种植面积达到7.71万公顷,比1985年的2.87万公顷增长1.68倍;分带轮作面积10.59万公顷,其中小麦分带6.89万公顷,洋芋分带3.69万公顷;杂交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11万公顷,比1985年增长近2倍;杂交水稻栽植面积达到1.40万公顷,比1985年增长16.16倍;玉米地膜覆盖种植,1987年开始试验,面积仅180公顷,1990年达到3.31万公顷;玉米营养块育苗移栽,1989年开始试验,面积仅140公顷,1990年达到0.72万公顷。
3. 烤烟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1990年,全区种植烤烟7.39万公顷,实行“三化种植”(区域化、规范化、良种化)、“四无管理”(上无花、中无芽、下无草、叶无虫),营养袋、营养坨育苗移栽面积达到60%以上,良种推广面积达到95%以上,使烤烟在产量、质量上都有一定突破。全区烤烟产量达到10. 59万吨,比1985年增长3.22%,比1980年增长3.41倍,而且上、中等烟所占比例和均价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4.畜牧业连续10年持续稳定发展。1990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9 479万元,比1985年增长29.60%,年递增率5.32%,比1980年增长1. 66倍,10年递增率10.27%;大牲畜年末存栏数115. 91万头,比1985年增长20.95%,比1980年增长51.66%;生猪年末存栏数251. 28万头,比1985年增长18.95%,比1980年增长75. 88%;生猪出栏143. 70万头,比1985年增长27.79%,比1980年增长1. 3倍;羊年末存栏73. 46万只(其中,山羊38. 23万只,绵羊35. 23万只),比1985年增长15. 23%,比1980年增长3. 98%;肉类总产量15.18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3. 65万吨,牛肉产量0.58万吨,羊肉产量0.28万吨),比1985年增长62. 53%,比1980年增长2. 67倍;绵羊毛产量768吨,比1985年增长81. 99%,比1980年增长88.24%;禽蛋产量10 724吨, 比1985年增长19.17%,比1980年增长40.95%。
5.基本农田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有突破性进展。1988—1990年,全区完成坡改梯1.22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土1. 33多万公顷,新修续修水利工程85处,修建人饮灌溉两用小水窖1万余个,容积33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2 333. 33公顷,发展水浇地2 666. 67余公顷。与此同时,全区以中国3356工程、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为主,带动面上社会造林,5年累计造林近20万公顷(保存率45%左右),封山育林6. 67余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8.53%上升到11.01%,增加了2.48个百分点;同时,新辟茶园0. 16万公顷,人工种草和人工改良草场2. 67余万公顷。建成了毕节县万亩纤维林基地、大方县万亩漆树基地、威宁县万亩苹果基地、金沙县万亩桑蚕基地,威宁县芍圃草场实现草畜配套。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为龙头,其他工程齐头并进,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 400平方公里。金沙县湖水乡原党委书记杨明生,1984年停职留薪组建高原营林生产合作社,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四统一分”,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分户经营受益,并置于科技兴农、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之中,从而对广大农民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规模由建社之初的一村27户发展到6村304户。7年来,共造林1 686. 67公顷(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80%以上),陡坡地退耕还林72. 6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0%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由200公斤增加到600公斤,纯收入由不足200元增加到800元。
6. 乡镇企业有突破性进展。1990年,全区乡镇企业发展到9. 35万个,从业人数达到25. 87万人,分别比1985年增长38. 72%和24.49%,分别比1980年增长16. 64倍和5.04倍,并由重速度转变到重效益上来。1990年,全区完成乡镇企业产值117 791万元,比1985年翻了一番,比1980年增长12. 4倍;完成总收入96 570万元,比1985年增长3. 43倍,比1980年增长31.4倍;实现利润9 673万元,入库税金1 924万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1. 61倍和1. 12倍,分别比1980年增长17.82倍和16. 65倍。赫章县走“资源为主,小型为主,效益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路子,大力开发铁矿、煤炭和白锌等矿产资源,特别是在开发白锌系列化产品上,5年迈了三大步:规模从2 000吨发展到20 000吨,产品从生产粗锌发展到生产精锌、锌粉,又到生产锌基合金,实现多次增值,带动了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把富县和富民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全县乡镇企业产值已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0%左右,实现税收额已占全县税收总额的近30%,树起了一棵新的经济支柱。
7.扶贫工作取得成效。1985年,全区8个县有5个县(毕节、大方、织金、纳雍、威宁)列为国家级贫困县,1个县(赫章县)列为省里的贫困县,加上两个非贫困县的贫困农户和贫困人口,全区有贫困农户84. 14万户、412. 28万人,分别占农户和农业人口总数的80. 07%和80.83%。贫困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仅136元,人均粮食占有量在150公斤以下。从1986年起,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开发扶贫工作。5年时间投放扶贫资金20 955万元,其中,专项贴息贷款13 030万元,“老、少、边、穷”贷款2 990万元,开发资金2 082万元、发展资金1 601万元,其他资金1 252万元。本着扶贫覆盖面宽、启动作用强、示范效应大、区域性脱贫门路广的原则,共扶持兴建了近900个扶贫项目,其中,种植业项目投放资金占34.9%,养殖业项目投放资金占8.7%,乡镇企业项目投放资金占27.7%,其他项目投放资金占28. 7%; 1990年开始实施的“温饱工程”项目,当年投放扶贫资金2 233. 3万元,地县财政配套补贴540万元,帮助贫困农户种地膜玉米3.27万公顷、杂交玉米4.47万公顷,加快了解决贫困农户温饱问题的步伐。5年中,共解决了51.67万贫困农户、250.18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分别占贫困农户总数和贫困人口总数的61.41%和60.68%;人均纯收入达到270元,比1985年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182公斤。

☚ (一)农业发展历程   (三)农村经济特点 ☛
000132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