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荀巨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荀巨伯

荀巨伯

亦题《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南朝宋志人小说。刘义庆撰。原载《世说新语·德行篇》。吴曾祺《旧小说》、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福建师大中文系《世说新语选》均选录。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平不详。作品描写:荀巨伯到远方探望朋友的疾病,适逢外族贼寇攻打该郡城。朋友说,自己活不成了,让荀赶快离开。而荀说:“远来探视,子令我去,毁道义而求生存,非我巨伯所为也。”不久,贼寇到达,见全城只剩巨伯和病友,便惊讶地问巨伯是何人,敢独自留下。巨伯说:“友人有病,不忍抛弃他,宁愿代朋友去死。”贼寇听后,很受感动,相谓:“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即撤军还兵。作品通过荀巨伯重义轻生感动得胡兵羞愧退走的故事,歌颂了荀巨伯舍己为人、友情为重的高尚品德。小说用笔精炼,描写生动感人;善于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如荀巨伯答病友和答贼寇的两席话,把荀巨伯的忠于友道,冒死不肯败义求生的个性特征十分鲜明地展示了出来。《襄阳记》(《说郛》卷四引载)亦载此事,较《世说》为略,盖有删节。据余嘉锡《世说笺疏》考证,东汉末桓帝时鲜卑常寇汉边境,自来自去。如永寿二年(156)秋七月,鲜卑寇云中;延熹元年(158)十二月,鲜卑寇边,二年(159)春二月寇雁门,六月寇辽东,九年(166)六月寇缘边九郡等。本篇末云“贼班师而还”,荀巨伯所逢“胡贼”,当为鲜卑,非为北狄。《殷芸小说》亦载有此篇(《太平广记》卷二三五引)。

☚ 陈仲举言为士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

荀巨伯

 

·刘义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

●●
 这篇微型小说只有一百多个字,却塑造了荀巨伯这个重友情讲义气的人物形象。荀巨伯这个人物之所以栩栩如生,是因为作者把他安排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使他的性格得到充分的表现。
 茅盾说:“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
 小说的开头交代荀巨伯为了探视朋友的病,不辞辛苦,远道而来。一个“远”字,见出了友情之重。“值胡贼攻郡”点明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友人住的地方正值兵荒马乱、刀箭密集,是极不安全的。友人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性,毅然做出了决定:“吾今死矣,子可去。”友人言辞恳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荀巨伯的关心。是舍弃友人离去避开危险呢,还是冒险照看友人呢?在这大难临头的关键时刻,最能显示一个人的精神品德。荀巨伯断然拒绝了友人的请求。“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表达了荀巨伯誓与友人同生死共患难的决心,语言铿锵有力,落地有金石声。
 环境愈来愈险恶,生与死的考验摆在了荀巨伯的面前。荀巨伯与贼的对话烘托了环境的险恶,也反衬出荀巨伯的义气和胆量。“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通过简洁的对话,一下子就表现出荀巨伯重友情讲义气,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高大形象。
 荀巨伯的义勇形象主要是通过环境烘托和对话来塑造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