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痔与肛管狭窄
痔与肛管狭窄是老年人常见的肛门疾病,在处理上有其特点。
老年人痔 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痔静脉丛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成团,严格地说都属于痔。老年人的慢性支气管炎、便秘、肛括约肌张力减退以及老年男性的前列腺增生等,都能促进痔静脉丛曲张。大多数老年痔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微,不影响健康、工作或生活。老年人痔由于血栓形成而发生急性症状者较年轻人少见,可能和强体力活动少有一定关系。老年人痔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和脱出。对于前者,应注意与直肠癌相鉴别。长时期慢性的痔出血,有时可导致重度继发性贫血。痔脱出更为常见,直肠下端粘膜经常翻在肛口外,分泌粘液,不仅沾污内裤,而且由于肛口周围皮肤经常潮湿,容易引起骚痒及表皮糜烂,外翻的粘膜经常受到摩擦,容易引起炎症及出血。大便时脱出更加重,引起排便不畅或未排尽感。有症状的老年人痔,在检查时大多为二度(大便后脱出)或三度(经常脱出)的内痔或混合痔。痔的经常脱出,使肛括约肌张力减弱,而后者又促使痔脱出加重,相互影响。长期重度痔脱出的老年人常同时有肛括约肌松弛,重者可造成大便失禁。此种失禁并非因括约肌本身或神经性原因所造成,用针尖刺肛口皮肤观察(直视或手触)括约肌的收缩,即可证明。此种鉴别,对治疗有意义。重度痔脱出所造成的失禁,在进行痔治疗后,对肛括约肌的扩张减轻,肌张力逐渐恢复,加以不再有粘膜外翻,括约肌的收缩效率增强,失禁即可改善。老年人痔,如果症状不重,不需要给予特殊治疗,主要是使大便通畅,便后温水清洗肛口,保持清洁。如果出血较频较多,可先试用中西医结合的注射疗法。注射疗法对内痔脱出,也有一定效果。如果经非手术方法治疗后,出血或脱出的症状仍很显著,而病人的全身情况尚可时,应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对出血的及大的脱出痔以个别切除为主,避免复杂手术。
老年人肛管狭窄 是老年人的一种特殊情况,肛管光滑缩窄,缺乏弹性,肛门检查时手指难以进入,勉强进入时,引起剧痛。病人并无肛门部手术史,即使曾经有过肛门部手术,狭窄也与手术无关,狭窄不是由于肛管周围化脓性感染或特殊感染所造成。它和直肠下端的粘膜下肌层和肛门内括约肌痉挛、增生、紧缩、僵硬及纤维化等因素有关。此种情况,有人称为“肛门梳硬结”。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不明,大多数病人有长期使用坐药或服用缓泻剂史,症状与创伤性狭窄相同,主要是排便困难。在治疗上,单纯扩肛不能解决,反而可因创伤使狭窄加重。治疗需要采用手术方法,在后中线切开肛管皮肤、直肠下端粘膜、粘膜下肌层及内括约肌,直到肛管可顺利通过两指为止。手术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