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消化功能的减弱
人到老年,由于消化器官发生一系列的衰老变化,所以消化和吸收功能也逐渐减弱。
老年人常有牙齿脱落,咀嚼发生困难;还由于味觉迟钝常爱吃厚味食物(如油炸食品),因而难于消化;再加上胃肠道的肌纤维萎缩,弹力下降,所以常有内脏下垂、胃肠扩张及胃肠蠕动缓慢,因此老年人的机械消化能力下降,使部分未消化的食物从粪便中排出体外。由于食物在胃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延长,容易被细菌发酵,从而在结肠内产生较多的气体。老年人的胃肠道粘膜变薄,腺体和小肠绒毛逐渐萎缩,功能相应下降。50岁以后,消化液的分泌减少,如唾液淀粉酶、胃酸、胃蛋白酶、胰脂肪酶及淀粉酶等,对食物的消化能力约下降2/3左右,加上胃肠蠕动能力差,影响消化酶与食物的混合,更影响了消化酶效力的发挥。老年人之所以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其胃肠蠕动减弱及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减少是主要原因。此外,精神刺激,饮食不当,腹部着凉,也能引起消化不良。在消化功能减弱的同时,吸收功能也下降,特别是对脂肪、钙、铁、维生素B1及B12的吸收更明显。老年的肝细胞萎缩、纤维组织增生,使肝脏的解毒及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胆囊壁及胆管壁变厚,胆囊变小,弹性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红素容易沉积成胆石。患胆石症时,由于胆汁排出受阻,因而容易引起胆囊炎和胆管炎。胆管炎可因胰管梗阻,而使胰液反流回胰腺。回流后,由于胰腺发生自身消化,而容易诱发胰腺炎。所以,胆石症、胆囊炎和胰腺炎是老年人较常见的疾病。由于肠道肌肉萎缩,肠蠕动减慢,所以老年人容易形成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