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平水韵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平水韵 平水韵宋淳祐间,江北平水刘渊编修《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尽并同用之韵为一百零七部。其书虽已不存,但元初黄公绍《韵会举要》,即据此分韵。金王文郁《新刊平水礼部韵略》,又并上声‘迥’、‘拯’为一百零六部,为元以来作近体诗押韵的依据。被称之为“平水韵”。 ☚ 进退韵 声律 ☛ 平水韵 平水韵宋以前的韵书,据《切韵》分韵为二百零六部。为了便于叶韵,在二百零六韵中,注有独用,同用等字。至宋理宗淳祐年间,平水刘渊始并冬、钟、支、脂二百六部为一百七部,且将三钟、六脂数目尽行删去,而易以今目,被称为“平水韵”。因其书专为试士而设,当时又名为《试韵》。此书今已不存。元初黄公绍的《韵会举要》,即据此分韵。金人王文郁的《新刊平水礼部韵略》,又并上声迥、拯为一百零六部,自元、明以来,皆遵用之。参阅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跋平水新刊韵略》、梁章钜《退庵随笔》。 ☚ 礼部韵略 五音集韵 ☛ 平水韵金代官方韵书,供科举考试之用。宋之前韵书,依据《切韵》分韵二百零六部编写。宋淳祐年间平水 (今山西临汾市) 人刘渊增修《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始将二百零六韵并为一百零七韵,因该书刊行于平水,故名平水韵。该书不传。金代所传平水韵为元代以来作为近体诗押韵的依据,一直沿用至今,影响较大。 《平水韵》韵书, 即刘渊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刊于宋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这部韵书把 《广韵》韵目下注出押韵时可以同用的韵部, 都合并在一起, 并且把去声证嶝两韵并入径韵。 成107韵。 后来有一类将韵部合并为106韵的韵书, 也被笼统地称作平水韵。 这类韵书跟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的不同之处是,上声证嶝两韵不合并,而把拯等两韵并入迥韵。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 这类韵书最早始于王文郁的《平水韵略》(1223年)。后来的诗韵工具书,例如影响很大的 《佩文韵府》 等都属这一派。 平水韵的影响比较大, 一方面是被宋代以后的文人当做作诗用韵的标准, 另一方面, 清代编纂的许多工具书, 如 《佩文韵府》、《经籍纂诂》等等,都是按水平韵的顺序排列的。 平水韵 平水韵就是“诗韵”。宋理宗淳祐壬子年(1252年)江北平水人刘渊有《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合并《广韵》二百零六韵为一百零七韵。原书已不存,但熊忠《古今韵会举要》沿用了它的韵目,可以略知梗概。同时金代文人王文郁为平水书籍(官名),有《新刊平水礼部韵略》(书成于1229年以前),分一百零六韵(上声“迥”“拯”并而为一):上下平声各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旧称“平水韵”。现在一般人所说“平水韵”是指刘渊的书,扩大开来包括凡是分一百零六韵的韵书。但“平水韵”因何而得名,尚难确定。
☚ 递用 等韵学 ☛ 平水韵韵书。(一)金大定十六年(1176)平阳(即平水)人毛麾曾著《平水韵》(见《山西通志书目》),已不存。(二)指金正大六年(1229)王文郁著《平水新刊礼部韵略》。该书把宋代《礼部韵略》注明同用的韵部全部合并,又将原不同用的上声“迥”韵与“拯”韵合并为一韵,去声“径”韵与“证”韵合并为一韵,共一百零六韵,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元、明、清以来,近体诗押韵都沿用这一百零六韵,即后来的“诗韵”。(三)指南 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平水人刘渊编著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该书分一百零七韵,与王书比较,上声“迥”、“拯”不并,故多一韵。此书已佚,其韵目见于元熊忠《古今韵会举要》。 平水韵 205 平水韵韵书。亦指合并、简化《广韵》韵部而成的诗韵体系。为应举考试而作。两种。一为宋代理宗淳祐十二年 (1252) 江北平水 (今山西临汾) 刘渊所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广韵》、《集韵》中注明同用的韵合并,共得107韵。原书已佚。其韵目见元代熊忠《古今韵会举要》。另一种为金代大正六年(1229)平水王文郁所著。书名为《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合并《广韵》韵部为106部,比刘书少一韵(上声“拯”、“迥”合并)。其中平声30,上声29,去声30,入声17。这一韵部体系对后代文学语言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以来近体诗押韵的依据。 ☚ 慧琳音义 集韵 ☛ 平水韵 平水韵pingshuiyun书名,全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是宋代淳祐壬子年(1252)由平水人刘渊刊刻的一部韵书。这部书把通行的汉字按韵母分为107类,即所谓107韵,专供人们写诗填词时查找押韵字之用,可以视为宋代《广韵》的简编本。几乎与刘渊同时,又有人把韵母归纳为106个,这种分韵在后代影响极大,已经成了诗词用韵的准则。所以,后人所说的“平水韵”或“诗韵”,实际上都是指106韵而言的。 平水韵韵目表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篠、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豏。 去声:一送、二宋、三绛、四置、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箇、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 中古音 押韵 ☛ 平水韵 平水韵原为金代官修韵书,供科举考试之用。平水(今山西新绛)是地名,可能最初刊行于此,故名。有两种: 一种将宋代《礼部韵略》注明同用之韵悉数并合,又原不同用的上声“迥”、“拯”及去声“径”、“证”,亦各并为一部,共106韵。其韵目见于金王文郁《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张天锡《草书韵会》及宋末阴时夫《韵府群玉》,为元以来作近体诗的押韵依据,沿用至今。另一种上声“迴”“拯”不并,分107韵,为宋末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所本,刘本不传,其韵目见于熊忠《古今韵会举要》。 ☚ 中州乐府音韵类编 四声篇海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