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玉楼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玉楼春》玉楼春
清啸花斋重刊本《玉楼春》扉页书影 清啸花斋重刊本《玉楼春》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觉世姻缘玉楼春》。十二回,一作四卷二十四回。题“龙邱白云道人编辑,颍水无缘居士点评”。作者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初。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啸花轩刊本,十二回,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啸花斋重刊本,十二回,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焕文堂刊本,藏首都图书馆;清恒谦堂刊本,二十四回,藏首都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啸花斋重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本。 唐朝代宗年间,京都城外集贤村月浦桥书香世家子弟邵卞嘉天生侠骨,淡泊功名,喜好饮酒作诗,吟风赋月,常仗义扶贫济困,广交朋友,人称“小孟尝”。时值二月廿五日,邵卞嘉邀约几个朋友到郊外踏青赴“扑蝶会”。有河北应科生员卢杞到邵家拜访,应邵之邀也赴会相聚。卢杞容貌丑陋,品行不端,心肠奸狠,又无诗才,在“扑蝶会”上遭到众人哂笑,卢杞误认为邵卞嘉有意讥讽他,愤然怀恨离去。 江西建昌府麻姑山相士李偓善卜吉凶,所算无不应验,人称“玉口神”。李偓应欧阳渐邀约进京,途中相遇进京卖货的江西饶州施弘德父子。施氏父子后遇盗贼抢劫,所带的金银纱罗被洗劫一空,李偓算定此案很快可侦破。施弘德父子央求小孟尝邵卞嘉接济,并到县衙报案。龙城县知县郁有道派员缉访,卞嘉又相助知县侦讯。原来抢劫作案的是姚胡子等人。姚胡子的妻子因丈夫彻夜外出赌博偷盗而不归家,就与李阿寿私通,姚妻相送阿寿的赃物纱罗被捕差查获,盗贼落网,施氏父子对邵卞嘉十分感恩戴德。 卞嘉有一儿子名十洲,字有二,年方十五岁,博通六经,少年英才。次年七月,卞嘉携十洲进京赴试,在欧阳渐府中相遇李偓。李偓算定邵十洲将高中榜首,但却有一场抄家灭族的灾祸即将临头,邵氏父子必须长期分居在远隔五六千里之外,才能免此灭顶之灾。父子重新团聚要到十六年以后,而那时邵家会有三代荣华富贵,十洲也有一段奇异姻缘。李偓并授赠锦囊四封给十洲,让他在紧急时拆阅。十洲应试后高中解元,但卢杞这时已授同平章事,官居相位,知邵十洲是邵卞嘉之子,欲报当年蒙羞之仇,就将邵氏父子和李偓等诬为结党潜伏,充任外藩耳目而上本参奏,皇帝下旨缉捕邵、李,而邵卞嘉已听从李偓的嘱咐,早有准备,举家去淮安府盟兄乐知府处避难,见有公文缉拿,就拆阅第一封锦囊,见素笺上写着:“乐公为兄作梅福,登舟可速至焦山。”于是便跟随乐公去焦山。乐知府为救卞嘉脱险,毅然弃官携眷与邵氏父子同往,在焦山与李偓重逢。李偓将卞嘉等人送到江西饶州施弘德处暂避,又令十洲男扮女装,施法将他送到常州。 邵十洲改名“文新”,在芦花堤畔遇到渔人夫妇,在他们的帮助下按李偓的第二封锦囊所授之计到嘉兴福善庵中避难,老尼道白和徒弟悟凡把他收留了下来。次日,致仕黄尚书的女儿玉娘随母亲进庵烧香,深爱文新的才貌,接回家中作伴,玉娘、文新和婢女翠楼结为三姐妹。文新将署名“邵十洲”的《雪梅诗集》向二女展示,玉娘对十洲诗作十分赞赏,文新遂向玉娘主婢讲明真情,三人于是私合。玉娘的表妹霍春晖亦爱慕文新诗才,请他到家中做客;又因春晖的父亲兵部尚书霍达为邵卞嘉案牵累,被捕押解进京。霍达舟行途中得梦,知文新就是十洲所扮,遂招他为婿,十洲和春晖在舟中成亲,结为百年好合。不久霍达病故,霍氏母女和十洲流徙广东潮州。 自从文新离开黄家后,玉娘、翠楼俱各生一子,处境虽然艰难,但仍终日厮守闺阁,等待邵十洲归来。二子后被玉娘哥哥黄钺暗中携出,后为秀水县知县高成壁所得,知是十洲之子,就寄养在县衙之中,并取名“高邵才”、“高邵学”。不久,高知县因参劾卢杞被削职还家。邵才、邵学到十四岁时,与高知县儿子高跳一齐考中秀才。邵才被武观察招为女婿。岳母蔺氏嫌贫爱富,邵才受了不少冷眼闲气。其妻琼碧十分端淑贤慧。 霍氏家眷抵潮州后,春晖生一子名霍继祖。五年后,文新因思念父母及玉娘、翠楼,遂外出寻访;途经南昌青莲庵被众尼留居下来。文新拆阅李偓第三封锦囊,知将在庵中滞留九年之久,遂与幻如、真空等众尼尽情淫乱。后文新为江西南昌兵备祁逢救出脱离孽海,改名“祁文新”,赴考中举。此时卢杞已被贬而亡。文新按李偓第四封锦囊所授之计入京会试,中二甲第一名,他的儿子高邵才、高邵学、霍继祖也同登金榜,彼此却都不知道他们原是父子。这时,沿海倭寇、海盗骚扰,文新奉旨为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四省都察御史,高邵才为四省督军,两人协同御寇。文新在金山重逢李偓,在镇江又与父母团聚,算来不多不少,父子分离正好已十六年。文新又到嘉兴见到玉娘、翠楼、春晖,择日与玉娘、翠楼成亲,正式喜结连理,重温欢爱之情。又与邵才、邵学、继祖三子相认。文新率军到宁波,在李偓鼎力相助下大破倭寇,功成班师回京复命,奉旨恢复原名,官升千户侯。其余有功将士都得到封赏。邵十洲出巡重到常州府,寻到昔日帮助他的渔人夫妇,赏给他们许多钱物。又重到福善庵,与昔日抵足同眠的女尼悟凡了却夙愿。不久,李偓、邵卞嘉出家仙游。邵十洲富贵两全,与玉娘、翠楼、春晖三妻团圆共享荣华,一家欢合,美不胜言。 《玉楼春》《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①。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②。浮生长恨欢娱少③,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①縠(hu胡)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棹(zhao兆):船桨。②闹:热闹,浓盛。③浮生:指飘浮无定的人生。 【词大意】 东城渐觉春浓,风光绮丽,碧波粼粼的春水上有画船荡漾。绿杨在晓雾弥漫之中,好像被烟云萦绕,略呈寒意。红杏在枝头竞相开放,争艳斗妍,春意盎然。人生短暂而且飘浮不定,苦多乐少,何惜千金一掷而博美人一笑呢?我要把着酒杯敬劝西落的斜阳,暂且在花间留下夕阳晚照,不要那么匆匆归去。 【赏析】 这是一首留恋春光的词,作者因此词被当时人誉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当时词坛传颂一段美谈:宋子京尚书欣赏张子野才华,于是去访见之,对传报人说:“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遂出,置酒,甚欢。可见两位词人对自己词中的警句都十分得意。 词一开头便好,绮丽春光,洒满东城,引人注意。这是总写春光,点明了时间、地点与景色特征。“东城”是城东。“渐觉”写出春光不知不觉、渐渐来临的特色。“风光好”是作者脱口而出的赞叹之词。词的上片都是围绕“风光好”来渲染,词中充满了喜悦之情。下面三句便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写春,也是具体形象地描绘 “风光好” 三字。“縠皱”一词,形容春水如同皱纱般的细波是极为贴切的,令人想起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的意境。“绿杨” 句,着一 “烟” 字和一 “轻” 字,把树影美姿衬托得十分婀娜、朦胧。“红杏” 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写出了红杏开遍枝头、满蕴勃勃生机的神态。一个“闹”字下得极其灵脱,极为生动活泼,顿觉春满东城,引人入胜。这个“闹”字把红杏人格化了,将无生命无感情的红杏化为富有生命富有感情的事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说: “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 ‘闹’ 字,而境界全出。”这里的境界指的便是绚丽多采、春意盎然的境界。 词的上片,作者用生花之笔,描绘出一幅碧波粼粼、画舫荡漾、晓雾萦绕、杨柳依依、红杏争妍的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词的下片见景生情。为什么在“红杏枝头”一片热闹之后,作者忽然慨叹“浮生长恨欢娱少”呢? 一方面是因见到初春晨景,风光无限美好,但转眼即夕阳西下,花间残留晚照,联想到短暂的人生亦不过如此,令人慨叹惋惜!另一方面,与唐宋词人的审美标准有关。当时抒发忧患意识、悲郁心绪是词人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像宋子京这样一代名臣,富贵文人,也要在词中抒发一些伤感情绪。如何排遣忧愁呢?过片后三句表达了作者及时行乐的思想。“肯爱”句,情趣虽较陈腐,但写得豪放恣肆之至,末二句想象新颖,颇具特色。它将斜阳人格化了,似乎斜阳能饮酒、共语,更能理解人的感情。反衬词人依恋、眷念春光深情。“且向”二字,说明斜阳不可久留,更须珍重,写得何等深婉! 沈雄在《古今词话》中评说:“人谓‘闹’字甚重,我觉全篇俱轻,所以成为‘红杏尚书’。”他这一评论,点出全篇思想内容的不足,是中肯之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