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二肾呈弥漫性非化脓性病变,临床上以浮肿、少尿、血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一般预后良好。出现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症象者逐渐减少,发展为慢性肾炎者仅极少数(1~2%)。小儿急性肾炎中约90%属此型。湖北省部分医院1969~1978年10年收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9943人中,患急性肾炎者8495人,占肾小球疾病总数的85.64%,占同期住院人数的3.31%。另据武汉市青山区1972~1980资料,12岁以下小儿平均年发病率为0.29%,其中0~3岁组发病率最低为0.15%,3~7岁组发病率最高为0.39%,7 ~12岁组为0.31%;而同期肾病综合征平均年发病率仅为0.027%。
发病原理不清,目前一般认为由致肾炎的链球菌菌株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然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于肾小球,并激活补体系统引起一系列免疫性损伤和炎症。 病理改变 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渗出性增殖性肾炎。显微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内外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肿胀、增生。电子显微镜下发现于基底膜的上皮细胞一侧有驼峰状致密的沉积物。免疫荧光检查,于基膜上可见颗粒状或高低起伏的IgG及C3沉积。这些变化可使毛细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致使肾小球血流量减少,滤过率降低,体内钠、水潴留,而出现少尿与浮肿。肾组织缺血使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多,从而产生血管紧张素。后者一方面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另一方面促进醛固酮分泌,使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 这两种作用,特别是后者系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此外,免疫反应激活补体,使肾小球基膜受损,血浆蛋白和红、白细胞渗出到肾小球囊内,临床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 临床表现 本病多于急性咽峡炎、扁桃体炎、猩红热后,或脓皮病后或过程中起病。临床症状轻型者除显微镜下检查尿有改变外,仅有轻度浮肿; 少数重型者可于短期内出现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或急性肾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一般病例,起病时可有低热、头晕、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一般症状。体格检查有时可于咽部、颈淋巴结及皮肤等处发现先驱感染痕迹。早期出现浮肿,常自眼睑部开始,渐及全身,为非凹陷性(紧张性)。浮肿明显时尿少,甚至尿闭。1~2周内尿量增多,随之浮肿逐渐消退。多数患儿可见显微镜下血尿; 有肉眼血尿者约占1/3,此时尿呈鲜红色或洗肉水样 (中性或弱碱性尿); 或呈暗红色或浓茶色(酸性尿时红细胞溶解后血红蛋白转变为酸性正铁血红蛋白所致)。肉眼血尿常于1~2周内消失; 显微镜下血尿一般于1~3月内消失,少数病例可持续半年或更久。60~70%的患儿于起病后不久即有高血压,常于120~150/80~110mmHg之间。血压过高或上升过急者,应警惕心力衰竭或高血压脑病的发生。血压一般于1~2周内随尿量增加而降至正常。若血压超过一个月不降,提示预后不良。少数严重病例,于急性肾炎病程中可同时出现下列一种或多种严重症状: (1) 心力衰竭: 常发生于病程第一周内,由于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 同时心肌间质水肿,使心肌功能减退。轻者,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重者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面色灰白,四肢冰冷,皮肤出现花纹,频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水泡音,心脏扩大,可有奔马律及收缩期杂音; 肝脏于短期内急剧增大、压痛,伴颈静脉怒张。心电图示心肌受损,有ST段及T波变化。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影扩大,肺野充血。经及时适当治疗,症状迅速好转,心脏可完全恢复正常。 (2) 高血压脑病: 常发生于病程两周之内,血压突然上升时。新近观察认为系脑血管扩张,灌流量过大,引起脑水肿。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眼花或一过性失明,严重者常出现惊厥,一过性偏瘫、昏迷。早期眼底检查即可见血管痉挛及视乳头水肿。高血压控制后上述症状即可消失。 (3) 急性肾功能不全: 疾病初期可发生严重少尿,无尿。肾功能不全可引起暂时性氮质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呼吸深快、疲倦无力等。经合理治疗,待尿量增加后,病情亦随之好转。 实验室检查 显微镜检查: 尿液除大量红细胞外,可见透明管型、颗粒管型或红细胞管型及少数白细胞。蛋白尿阳性, 多于+~⧻之间。 周围血象常示轻度贫血,急性期多与血液稀释有关。血沉降率于急性期显著增快,多于2~3个月恢复正常。ASO滴定度大多增高,常可持续3~6个月。血清补体特别是C3早期降低,多于4~6周内恢复正常; 超过8周不恢复正常者,应考虑为膜性增殖性肾炎。病程早期,内生肌酐清除率常降低,少数患儿血尿素氮也有所升高。 治疗 不论轻症、重症,早期卧床休息及忌盐饮食甚为重要。轻症病例一般处理能即痊愈,严重者需特殊治疗。 (1) 一般处理: ❶休息:起病1~2周内需卧床休息,无高血压、浮肿及肉眼血尿者,1~2周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病程2月后如血沉降率正常可恢复上学,但不能参加剧烈活动。 ❷饮食: 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应适当限制水、盐及蛋白质摄入。可给高糖、低蛋白、低脂无盐或少盐饮食,待浮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即应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❸抗生素的使用: 为彻底消灭病灶内残存的链球菌,可给抗生素7~10天,常选用青霉素等,亦可用中药治疗。 (2) 严重症状的处理: 心力衰竭的治疗: 针对水、钠潴留及高血容量,治疗应利尿为主。可用速尿或利尿酸钠。必要时可给速效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甙K(应用时应密切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如遇不良反应或症状已好转可即刻停药),一般不用维持量。肺水肿者应给镇静剂,必要时可注射吗啡。同时吸入通过50%酒精的氧气或用止血带交替束扎肢体,每次三肢每10~15分钟轮换一次,以减少心脏的血液回流量。 高血压及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除限制水、盐及卧床休息外,可适当给予镇静剂。但当舒张压持续超过90mmHg以上时应积极采取降压措施。常用利血平每次0.07mg/kg肌注,一次总量不得超过2mg,如血压不降可加用肼苯哒嗪,每次0.15mg/kg肌注。血压下降后,用利血平每天0.02mg/kg分三次口服,维持数日。当出现高血压脑病症状时,应立即快速静注二氮嗪 (Diazotide)5mg/kg,同时静注速尿1mg/kg,必要时二者可每1~2小时重复一次,效果较好。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应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详见《急性肾功能衰竭》条 (243页)。 (3) 中医中药治疗: 急性肾炎按中医理论属“阳水”范畴,其病因系风、寒、湿、毒、热阻遏三焦气化所致。从脏腑学说与肺、脾、肾有关,与肺的关系尤为密切。根据1977年全国肾炎座谈会议建议,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湿热(或热毒)型三型,小儿以风热型较多见。 风寒型: 治宜宣肺利水。方药: 麻黄、杏仁、射干、桑皮、茯苓、车前、冬瓜皮、生姜。 风热型: 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方药: 连翘、银花、桑叶、薄荷、蒲公英、赤芍、茅根、菊花。 湿热(或热毒)型: 治宜清热利湿或清热解毒。方药:蒲公英、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赤小豆、泽泻、车前。 ☚ 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炎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