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淇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淇奥瞻彼淇奥,① 看那淇水湾, 绿竹猗猗。② 新竹绿河岸。 有匪君子,③ 文雅的美君子, 如切如磋, 似象牙精心切磋, 如琢如磨。④ 如玉石反复琢磨。 瑟兮僴兮!⑤ 多么庄重威武啊! 赫兮咺兮!⑥ 多么轩昂而堂皇! 有匪君子, 文雅的美君子, 终不可谖兮!⑦ 叫人永不忘! 瞻彼淇奥, 看那淇水湾, 绿竹青青。 绿竹青又青。 有匪君子, 文雅的美君子, 充耳琇莹,⑧ 耳边宝石亮晶晶, 会弁如星。⑨ 帽上美玉灿若星。 瑟兮僴兮! 多么庄重威武啊! 赫兮咺兮! 多么轩昂而堂皇! 有匪君子, 文雅的美君子, 终不可谖兮! 叫人永不忘! 瞻彼淇奥, 看那淇水湾, 绿竹如箦。⑩ 绿竹密如积。 有匪君子, 文雅的美君子, 如金如锡, 锻炼精粹如金锡, 如圭如璧。(11) 高洁纯美如圭璧。 宽兮绰兮!(12) 多么宽厚温柔啊! 猗重较兮!(13) 平易近人车上倚! 善戏谑兮, 笑谈幽默风趣啊, 不为虐兮!(14) 从不失大体! 【注】 《淇奥》诗三章从不同的角度赞美卫国一位庄重、威武而又文采风流的美君子。 首章首句点明君子所在的处所,是长满了绿竹的淇水湾。据《水经注》载,淇水边上汉代以前多竹,其美景当不亚于江南。“绿竹猗猗”指新生之竹柔弱而且茂盛,时令当在春天。春来江水绿如蓝,水清竹绿,景色何等清幽秀美! 景美人更美,诗歌由此起兴,引出令人赞叹的人物“有匪君子”。刚一提到这位文雅的美君子,便连用四个比喻直接、正面地概括其内在美,用古代治器的几种精细工艺来比喻这位君子研求学问和修养锻炼品德所下的深刻功夫。制作骨器、象牙器、玉器、石器需要熟练工匠凭借精到的技艺作反复的精心的加工,人的品德学问也需要不断的认真的修炼砥砺。汉代王充《论衡·量知》说: “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诗中所用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道出了物成宝器、人成大器的共同规律,遂成名言。今天我们便用“切磋琢磨”这个成语比喻人们通过互相研究讨论、取长补短以锻炼成才的途径。这位美君子,既然经过了如此精密努力的自修,定然品德高尚,学问精深,才华出众。美既充于内,威仪当著于外。诗歌紧接四个比喻采用排比、感叹的句式,尽情赞美君子的仪容风度。以上四句采用赋的手法,连用四个动词构成博喻,又连用四个形容词构成排比,极写君子内外之美。其间,比喻词“如”反复四次,突出了“比”的特色,强化了博喻的作用; 语助词“兮”反复四次,加重了赞叹的语气,渲染了赞美诗的艺术效果。短短四句诗,赋中有比,比喻相连,排比反复,一唱四叹,写得酣畅淋漓,颇属不易。更不易的是,仅仅十六个字,还要划出一半来进行反复,真可谓既惜墨如金,又用墨如泼。这,才是诗的语言! 首章诗浓墨重彩地赞美了文雅君子的人品才学、仪容风度,最后一句“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以歌唱者保留在自己心中的深刻印象作结,初步完成了对这一美好形象的描绘。 第二章诗集中笔力对君子作细致的静态描写,着重赞美君子外部形象的美。诗仍以清水绿竹起兴。绿竹已经青青,君子已是光彩照人。你看他,双耳旁坠着宝石,晶莹润泽,帽缝上缀着玉片,闪烁如星。君子正其衣冠以尊其瞻视,头部装饰得如此高贵华美,足见其讲求礼仪,绝不轻佻浮华,更显得君子仪容端庄、相貌堂堂、气宇轩昂。一睹君子这等风采,自然又是令人永生难忘。 第三章兴的手法不变,只是用比喻表示绿竹密密层层,已极为丰茂,暗示君子已日臻完美。首章曾用“切磋琢磨”比喻君子的自修砥砺,末章便用“金锡圭璧”比喻君子德器已成,前后照应,文意贯通。金与锡是经久炼而质地精纯的金属,用以比君子修炼已经炉火纯青; 圭与璧是贵重完美的礼器,用以比君子是赞美他毫无瑕疵。这四个比喻等于说君子是个完人了。赞誉到此似乎已无话可说,然而意承金锡的久炼和圭璧的温润,诗歌转向赞美君子性格气质上的宽厚温柔。与前面不同的是,选取了他倚车与人交谈这一动态细节进行描绘。写他待人亲切和蔼,谈笑风生,幽默风趣,然而从不过分,不失大体。由此可见文雅君子的确已锻炼到了不矜不骄,言谈举措得体,周旋自然中礼的地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但却切切实实地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一位可亲可敬可爱的令人终生难忘的美君子形象。 本诗综合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及排比、反复、夸张等修辞手段,从环境到人物,从品德学问到衣饰车骑,从形象描绘到细节刻划,从内到外,一一铺写,用语华美精当,写尽了君子的人品性格和文采风流,“赋”的特点比较突出。 关于本诗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歌颂卫武公的,但古书中尚缺乏确证,而且从原诗中也不大看得出来。有说是女人赞美恋人的,则“切磋琢磨” “金锡圭璧” 比喻似乎又过于理性化而不十分切合恋人的心态与口吻。 《诗经》·《淇奥》瞻彼淇奥,看那淇水弯弯岸, 绿竹猗猗。碧绿竹林片片连。 有匪君子,高雅先生是君子, 如切如磋,学问切磋更精湛, 如琢如磨。品德琢磨更良善。 瑟兮僴兮,神态庄重胸怀广, 赫兮咺兮。地位显赫很威严。 有匪君子,高雅先生真君子, 终不可谖兮。一见难忘记心田。 瞻彼淇奥,看那淇水弯弯岸, 绿竹青青。绿竹袅娜连一片。 有匪君子,高雅先生真君子, 充耳琇莹,美丽良玉垂耳边, 会弁如星。宝石镶帽如星闪。 瑟兮僴兮,神态庄重胸怀广, 赫兮咺兮。地位显赫更威严。 有匪君子,高雅先生真君子, 终不可谖兮。一见难忘记心田。 瞻彼淇奥,看那淇水弯弯岸, 绿竹如箦。绿竹葱茏连一片。 有匪君子,高雅先生真君子, 如金如锡,青铜器般见精坚, 如圭如璧。玉礼器般见庄严。 宽兮绰兮,宽宏大量真旷达, 猗重较兮,倚靠车耳驰向前, 善戏谑兮,谈吐幽默真风趣, 不为虐兮。开个玩笑人不怨。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将。先秦时代,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走向统一的时代,人们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能臣良将身上。赞美他们,实际上是表达一种生活的向往。《淇奥》便是这样一首诗。据《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个武公,是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经担任过周平王(前770—前720年)的卿士。史传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这首《淇奥》来赞美他。 从诗本身而言,只是一曲形象的赞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全诗分三章,反复吟咏。但在内容上,并不按诗章分派,而是融汇赞美内容于三章之中。这是因为诗歌本身比较短小,不能长篇铺叙,无法按称颂对象的各个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含概括,点到为止。同时,三章内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复歌颂的作用,使听者印象更加深刻。 那么,《淇奥》反复吟颂的是士大夫的哪些方面的优秀之处呢?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会弁如星”、“充耳琇莹”,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因为卿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春秋时诸侯国很多,能对应诸侯,不失国体,对每个士大夫都是个考验。看来,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正因为他是个贤人,从政就是个良臣,再加上外貌装饰的庄重华贵,更加使人尊敬了。所以,第一、第二两章结束两句,都是直接的歌颂:“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从内心世界到外貌装饰,从内政公文到外事交涉,这位士大夫都是当时典型的贤人良臣,获得人们的称颂,是必然的了。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