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8_068陽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8_068陽貨

【陽貨】

陽貨欲見孔子’章
按:陽貨欲見,而孔子不見;公山弗擾佛肸召,而子欲往。此三人者,以一時叛臣,同惡相濟,而聖人所以應之者不同,何也?朱子陳氏説已有所辨。而愚謂不見陽貨,聖人出處之正也;公山佛肸之召而欲往,聖人行道之急也。孺悲以一人而來,一則教以禮,一則辭以疾,見不見各有攸當也。是首惡,在所當絶,而交際之禮又不誠,所以不見者此也。觀於欲見二子,則其意之不誠可知,而亦異乎二子之請召也。使陽貨而誠心請見,則聖人容或有可見之理。
‘性相近’章
按:以言乎本性,則一般是善;以言乎氣質性,則各自不同。聖人何不言本同之性,而只説相近之性也?集注之言兼氣質言者,較精於程子之只言氣質性,而饒氏説極為精切。蓋纔有性,便在氣質中。就氣質上指其不雜者曰本性,指其不離者曰氣質性。聖人並其不雜不離者而統言之,故曰相近。集注下得‘兼’字,蓋以此也。聖人之言,言略而意備,固如此。而非朱子,則又何以説出聖人之意如此哉?饒氏又説得朱子之意甚精,而陳氏非之,恐未然。又按:聖人固罕言性,而言性處只言兼氣之相近者,不言本然之性,常所可疑。竊疑:聖門説性,初無異論,不若後世之歧貳分裂,故夫子所以罕言。而或以本性言,即所謂‘各正性命’是也;或以兼氣言,即相近之性是也。子思孟子繼之,只説出天命、本善之性。蓋為後世慮,而擴前聖之未發也。又按:朱子曰,‘人有厚於仁而薄於義,〔有〕餘於禮而不足於智,便自氣質上來。’據此説,則仁義禮智亦莫非氣質之性也。此處當細看。蓋仁義禮智是本性,‘厚、薄’及‘餘、不足’乃氣質性也。蓋仁義禮智之理,墮在氣質之中,初無氣外之剩理。而稟金氣薄,則義之理不得不薄;稟水氣少,則智之理亦隨而不足。如碗中之水,碗之小者水亦少,碗之大者水亦多。多少在碗,而初不可指碗謂水,併水謂碗也。且性與氣質有不雜不離之妙。以其不雜者言,則本性雖在氣中,而性自性,氣自氣。仁義禮智,只是個赤骨立而已。以其不離者言,則仁義禮智亦莫非氣稟中來。不稟木氣,則性如何仁?不稟金氣,則性如何義?禮智亦然。但稟木氣,故仁之理安頓在木氣上;稟金氣,故義之理安頓在金氣上。氣乃盛水之碗,而理乃在碗之水也。
‘上智下愚不移’章
按,朱子曰:‘〔之〕不可為〔之〕不可使為。’之不為,固也,而之使為亦有其理。此孟子所謂‘人皆可〔以〕為’也。朱子此説,恐或沮人為善之路,故下文旋説‘至惡之人,一日〔而能〕從善,則為一日之善人。〔夫〕豈有終不可移之理’[1]云云,然後其義始備。
‘子之武城’章
按:‘割雞焉’之焉字,或曰當作助語辭,屬上句,通下作一句。如云‘割雞而用牛刀’,蓋聖人戲之之辭,而實所以歎美之也。今以焉字屬下句,而看作‘何’用,則語意似或過之。此説恐通。
公山弗擾畔’章
按:弗擾只是季氏之叛臣也,如何便使之興道也?聖人措置固非常人所可測度,而此則恐萬無其理。竊意:夫子此言,非謂吾從弗擾之召,而便勸他興東。只因弗擾之召,子路之問,而便説出自己心事為之發歎也。其意如云‘世或有用我者,則吾其使為東’云爾。蓋夫子此心,固未嘗一日忘于中。故苟有人以善意請召,則虚明應物之心,自然有欲往底意思,所以於公山佛肸之召皆欲往也。觀其終不往焉,則‘東’之説非為弗擾而發可知也。
‘六言六蔽’章:‘好直不好學,(則)其蔽也絞。’
按:韻書‘絞,急也’。好直之蔽,必至於急迫而不舒也。集注無訓釋,而南軒謂‘絞者,訐而已’,恐甚未瑩。
‘飽食終日’章
按:心有用則有主。用心於博弈而要他有主,未必賢於無所用心者也。程子以作文為喪志。作文未必害道,而猶云甚害,況博弈乎?竊意:孔子之言,為無所用心者發;程子之言,為過用心者説。亦各有為而發,而各有攸當也。

☚ 08_067季氏   08_069微子 ☛
000018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