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靈公】
‘無為而治’章
按:考之典文,‘無為而治’,堯過於舜,而不言堯而稱舜,何也?舜之為治,只得紹堯之治,而更無别般做作,是無為也。集注所云‘紹堯之後’,蓋謂此也。
‘行夏之時’章
按,饒氏曰:‘以堯曆’,‘以殷仲春推之,(是亦)〔亦是〕夏時。想夏之前,皆用建寅之月’。此説似然。然夏之前,皆用寅正,則夏乃承襲前世而已,何以曰夏正?又何言迭用三正,新民耳目也?竊意:夏以前,各因氣數之變,迭用天地人三正。而至禹時,適當人統,故所以用寅正。而商之丑正,周之子正,亦因氣數而新天下之觀聽也。但三正之中,寅正最宜授時,而久而無差,故夫子論治天下之道,而首言‘行夏之時’。自漢以後,歷千百世而不改者,所以從聖人之言也。
‘不曰如之何’章
按:此章難看,必是他章之錯簡而誤作一章也。且夫子不許季文子之三思,曰‘再,可矣’,而朱子於此曰‘再三〔反覆〕[1]思量’,何也?竊意:文子則每事必三思,故夫子不許。此則可思者,熟思而至再至三也。
‘羣居終日’章
按:此章似是見人之羣居而放辟行險者,所以誡之也。不然‘言不及義,好行小慧’,豈獨羣居者之可誡哉?
‘誰毁誰譽’章
按:聖人之於惡者,毁不損真,固也。而雖善,何可以譽過其實也?竊謂:‘有所試’,故揚其善;知其將然之善,故過其實。目下雖似過實,而畢竟看則非過實也。又按:‘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一節,終恐非此章之文,上下文文意略不相似。集注及諸説煞費分曉,而愚未見其必然也。竊恐他篇之文錯簡在此,如初卷‘人之生也直’一章,畢竟與此節為一章。
‘吾猶及史之闕文’章
按:有馬借人,南軒之意則曰‘吾雖有馬,不能乘則借於人,而吾乘之’。齊氏、胡氏説則‘吾有馬,借與人而人乘之’。兩説不同,而恐齊胡説為理順。
‘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章
按:既曰‘未見蹈仁而死’,後又言‘殺身以成仁’,‘殺身成仁’無或近於‘蹈仁而死’也耶?然蹈水火而死,是横來之死,不當死而死也;蹈仁而死,是義理之死,當死而死也。‘未見蹈仁而死’,蓋謂蹈仁者未有如蹈水火之横死也。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章
按:為貧而仕者,畢竟是後其事而先其食,非聖人之意也。義可仕則仕矣;義不可仕,則雖貧而不可仕矣。貧莫如顔子,而未聞其為貧而仕。此可以為法也。
‘道不同不相謀’章
按:上章既云‘有教無類’,而此云‘不相謀’,何也?教與謀本自不同,而亦並行而不相悖矣。道不同者,有來而請教,則教可以無類矣;教無類者,道竟不同,則不可得以相謀矣。
‘師冕見’章
按:‘皆坐’是指在座之人也。蓋夫子見師冕之來,起而迎之。在座之人,見夫子起而亦皆起。及師冕及席,在座者皆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