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自愿交换模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愿交换模型Voluntary Exchange Model由瑞典经济学家K.魏克赛尔提出,又由瑞典经济学家E.林达尔加以发展的、论述公共物品是否可以根据一致的协议没有强制地提供的理论。林达尔认为,赋税的份额和公共物品的数量开始时都不是确定的。达到一致协议的条件是各人所交纳的税收份额恰好等于各人从公共物品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可用下图来说明这一条件。下图假设的是一个有两个人的社会。纵轴是A、B两人所承担的税收份额。OA表示从下向上,A所承担的税收份额增加,QB表示从上向下,B所承担的税收份额增加。DA是A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表明随着A承担的税收份额的减少,他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增加;DB是B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表明随着B承担的税收份额的减少,他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增加。当DA与DB相交于E时,决定了A与B各自承担的税收份额为T0,公共物品的供给量为Q0。这时对A与B而言,他们所愿承担的税收份额与他们从公共物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在这个条件下,就可以通过一致的协议,而不必通过强制来为公共物品筹资,有一个均衡的公共物品供应量。在这个模型下,每个人在承担一定税收份额时消费他的“最优的”公共物品量,从而使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量达到帕累托最优。但许多现代经济学家认为,事实上难于达成一致的协议,而且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不承担一定税收份额的人也可以从公共物品中获得效用(即存在“搭便车”现象),公共物品仍然是通过强制征税的方法来筹资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