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梵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梵志 王梵志590?—660初唐著名诗僧。原名梵天,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其诗语言浅近,多为说理格言,类似佛家偈语,思想消极。原集已佚,敦煌残卷中尚保存其若干诗篇。 ☚ 王绩 上官仪 ☛ 王梵志 王梵志王梵志 (约590—660) 唐诗僧。原名梵天,黎阳 (今河南浚县东南) 人。其诗语言浅近,大半类于佛家偈语。集已佚。敦煌残卷中尚保存若干诗篇。今人有《王梵志诗校辑》。 ☚ 唐 观影元非有 ☛ 王梵志 王梵志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生平事迹未详。冯翊《桂苑丛谈·史遗》谓其生于隋时黎阳城东王德祖家林檎树瘿中,因“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名梵志。范摅《雲谿友议·蜀僧喻》下则谓其“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二书所载事涉怪诞,不尽可信。敦煌遗书伯四九七八载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的《王道祭杨筠文》称其为“黎阳故通玄学士”。可知其生活年代大致在唐初数十年间。从现存王梵志诗寻绎诗人家世,知其家境曾颇殷富,后家业败落,晚况萧条。幼时曾习儒业,读诗书。有家室子女,中年后皈依佛教。享年约可七八十岁。王梵志是唐代民间通俗体诗歌的巨擘,敦煌写本王梵志诗集原序称“制诗三百馀首,直言时事,不浪虚谈”,“不守经典,皆陈俗语”,“远近传闻,劝惩令善”。基本概括了其诗歌特点。虽以说理议论为主,据佛教理义以劝戒世人行善止恶,但也不乏讽刺世态人情的诗篇,寓生活哲理于嘲戏谐谑之中,寄嘻笑怒骂于常谈琐事之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诗风浅显平易,风格独具。但也有一部分作品流于说教,且形式也较粗率。王梵志诗在当时流传广泛,颇有影响。唐寒山、拾得、丰干等诗僧皆承其衣钵,王维、顾况、白居易、皎然等也曾受其影响,至宋代仍有人拟梵志体作诗。明清以后,其诗湮没无闻,至本世纪初敦煌遗书《王梵志诗集》写本发现,始复为人所重。今人张锡厚撰有《王梵志诗校辑》,中华书局1983年排印本。 ☚ 许敬宗 李世民 ☛ 王梵志约590—约660原名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据传生于树瘿,为黎阳人王德祖所养育,故以王为姓,取名梵天。唐代诗僧,是初唐著名的白话诗人,原有诗集一卷,已佚。本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王梵志诗写本多种,今人辑有《王梵志诗校辑》,录诗三百二十五首。 王梵志约590—660卫州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东南)人。今存诗三百四十多首,寓人生哲理于嘲戏谐谑,寄喜笑怒骂于浅近通俗的语言,表现了某种平易蕴藉、惊世骇俗的诗风,取喻贴切,韵味深厚,对后世诗人颇有影响。今有《王梵志诗校辑》。 王梵志唐诗僧。原名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其诗多劝世礼佛,浅近平易,唐宋时颇流行。集已佚,敦煌卷子中存有不少诗篇。近有《王梵志诗校辑》。 王梵志Wang Fanzhi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Works: Poetry Collection of Wang Fanzhi,etc. 王梵志约590—660唐诗人。原名梵天。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出家为僧。所作诗颇似佛家偈语,空泛消极,但语言浅近自然。其集已佚,敦煌残卷中尚保存若干诗篇。 王梵志约590—660唐诗人。黎阳(河南浚县)人。僧人。善诗。其诗内容多为劝世人信佛,对当时社会生活状况亦有反映。语言平易浅近,多用口语与格言,在唐代即广为传播,被称为“梵志体”。诗集已佚,惟敦煌残卷中有数篇保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