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及主要特色
1.基本情况。益阳市地处湘中偏北, 背依雪峰山脉, 西朝东洞庭湖, 地域直线距离东西为217.5公里, 南北为173.3公里。素有 “鱼米之乡” 和 “小金属之乡” 的美称。全市辖南县、桃江县、安化县、沅江市、赫山区、资阳区六个县市区和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茶盘洲五大国有农场及一个中型国有淡水渔场。共拥有62个建制镇、60个乡、3 380个村、371.6万农业人口。
益阳市地貌复杂, 山水相连, 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五大类型均有。全市总面积12 144平方公里, 山地和平原占了72.15%, 土地利用基本形成了 “四分半山, 三分农地, 一分半水, 一分草地、道路和庄园” 的格局。南县、沅江市、赫山区、资阳区及农渔场为洞庭湖冲积平原, 因盛产稻谷而被誉为“洞庭粮仓”; 桃江县、安化县系丘陵山地, 为湖南主要林木产区之一。
益阳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 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 气候多样。土地肥沃, 沙壤土、壤土和黏壤土占89%。耕地面积25.13万公顷, 水面1.34万公顷, 山林56.27万公顷, 湖洲6.2万公顷。动植物资源丰富, 适宜生存繁衍的动植物品类众多, 其中有植物品种2 400多种, 与农业利用密切相关的动物品种近千种。
益阳市是全国重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6个县(市区)都被定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南县、沅江市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 沅江市、南县、赫山区是国家商品鱼基地县, 安化县是国家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桃江县是国家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和 “中国楠竹之乡”。盛产稻谷、棉花、甘蔗、麻类、柑橘、芦苇、木材、楠竹、茶叶、药材、湘莲、瘦肉型猪、多种水产品和野生动物。常年粮食产量达20亿千克, 最多的1990年达22.32亿千克; 常年皮棉产量2.5万吨左右,1994年达3.95万吨, 是全省主产棉区之一; 茶叶产量1.5万吨, 是全国主产茶区, 安化、桃江两县茶叶产量分别名列全国第三和第五位; 苎麻常年种植面积0.67万公顷, 为全国三大苎麻产区之一, 总产1万吨以上, 约占全省苎麻总产量的1/2, 全国的1/3, 全世界的1/5; 柑橘年产量7万吨, 1991年达8.6万吨,生猪常年饲养量400万头, 出栏250万头, 家禽饲养量2000万羽, 出笼950万羽; 水产品可养面积4.67万公顷, 常年产量8万~9万吨, 1995年达10.8万吨, 沅江市鱼类总产量连续9年居全省县市之冠; 全市楠竹面积7.33万公顷, 其中桃江县4万公顷, 居全国第一; 东北部滨湖地带有湖洲面积6万公顷, 其中有苇地面积3万公顷, 常年产芦苇35万吨, 占全省造纸芦苇原料的40%, 占全国的18%。此外, 还盛产香稻米、银鱼、鳗鲡、中华鲟等传统特产和名贵产品。
2.主要特色。改革开放以来, 益阳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有5个特色。
(1) 一村一品。作为一种适度规模经营形式, 最早出现于赫山区, 并很快成为该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80年代初,该区提出了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 实现乡镇企业与农村经济的有效结合的口号,大力鼓励以村为单位,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 多数农户或多数劳力来从事某一品种、某一行业的商品性生产。一些村率先响应, 并产生了很好的效益, 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民纯收入高于全区农民纯收入的25%, 在利益驱动下, 一村一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1985年全区一村一品经济及相关产业收入占到了乡镇企业总产值的15.5%, 1992年比例提高到39.4%。到1995年, 全区有224个村已形成规模较大的专业村, 占总村数的70%左右, 专业村企业收入达100多万元, 比1986年以前增加10倍以上。
(2) 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是切合丘岗区特点发展起来的又一种经营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以宅基地及村组空闲土地为基础, 以劳动密集或技术密集为手段, 运用自有可支配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综合开发闲置资源的一种家庭商品经济。桃江县率先在庭院经济上取得突破。全县从事庭院经济的农户达19万户, 占全县总户数的80%以上, 农民庭院经济收入达6.8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88%, 人均庭院经济收入近1000元, 占农民纯收入的一半以上。庭院经济吸纳的剩余劳力为乡镇企业吸纳人数的近4倍。
(3) 特色产业。各地在发展经济时, 突出以特色资源为重点和突破口, 促成特色产业。特别是沅江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 逐步形成了有一定规模、效益显著的六大特色产业。即以鲜鱼为主的内陆水产业, 养殖水面已达1万公顷; 以棉麻为主的纺织原料业, 苎麻达2 800公顷, 棉花5 500公顷; 以柑橘为主的时鲜瓜果业, 已有果园3 500公顷, 零星果树40多万株; 以芦苇为主的湖洲种植业, 湖洲面积5.6万公顷, 湖洲生产企业57家, 有芦地2.5万公顷, 年产30万吨, 占全省的一半, 全国的20%; 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和以水杉杨树为主的平原林业。
(4)综合开发。有四个区县市被列为全国洞庭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完成投资4 000多万元, 年新增粮食2000多万千克, 棉花200多万千克, 油料90万千克, 新增出栏猪12万头, 水产新增产量30万千克, 人均增收400元。安化、桃江丘岗山地开发成效显著。年投入资金4 000多万元, 低改2.67多万公顷, 新办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多个, 新增固定资产2 000多万元, 年产值近5亿元。
(5)农业产业化。通过多年的努力, 一批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全市形成了棉花、苎麻、茶叶、柑橘、药材、甘蔗、芦苇、楠竹、特种水产、瘦肉型猪、优质稻等一大批区域性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体系也初步形成。全市出现了益阳麻纺厂、益阳棉纺厂、益阳茶厂、益阳肉联厂、大通湖糖厂、沅江纸厂、安化湘云制药厂、沅江食品罐头厂、桃江天竹复合板厂等骨干企业。同时, 一些产业化链带逐步完善。出口生猪产业化、苎麻产业化、楠竹产业化、药材产业化等已基本形成, 并日益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