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城市规模扩展
历史上的海淀区是京郊闻名的菜区。新中国成立初期,除海淀三镇(海淀镇、清河镇、青龙桥镇)外,全部是农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6.9%,全区国民经济收入中95%以上来自农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海淀区逐步形成了以机关和事业单位为主的西部新建区和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为主的西北部新建区,逐渐改变了纯农区的格局。1985年,新建区占地228平方公里,为全区面积的53.5%。城镇人口由1949年的4.6万人,遽增至1988年的107.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86.4%。新建区内,90%以上的人口为城镇人口,1995年农业人口仅占全区人口的10.1%。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耕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随城市不断扩张,减势加剧,1995年耕地比1949年减少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