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建设历程
早在60年代,山东省就曾建设过以提供耕畜为目的的沂蒙耕牛生产基地、微山湖西牛马生产基地和渤海湾马驴生产基地。这些大牲畜生产基地,共包括17个县。从1962—1966年,省财政每年投资100万元,用于开展大家畜人工授精,推广配混合饲料,进行饲养管理技术培训。基地生产的役用牛马驴由供销社系统负责调剂供应到全省各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山东省开始了有计划的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一定的畜禽资源优势或生产优势,实行规模经营、能稳定地提供批量畜产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这些基地,资金投入有国家投资,有集体、联合体和农民投资,也有引进的外资; 产品有的以出口创汇为主,有的以供应城市居民“菜篮子”为主,有的以提供轻工原料为主,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目标的立体交叉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新格局。同整个畜牧生产一样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正处于历史上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