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烟草野火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烟草野火病tobacco wild fire

由丁香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引起,主要为害烟草叶部组织的一种细菌病害。1917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正式报道。
分布和为害 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有报道,以美国、前苏联、中非等国发生较为严重。1921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因发病烟叶减产8.8万吨。中国烟区发生普遍,常在大田期暴发流行。主要分布山东、安徽、云南、贵州、湖南、广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局部烟区。该病如遇大风大雨,易暴发流行成灾。
野火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染花、蒴果和种子。病叶初期呈水渍状圆形褪绿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中心变褐,四周有宽的黄晕,以苗期或气候潮湿时最明显。病斑合并成不规则的大斑,上有轮纹。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有薄层溢浓,干燥后枯焦破碎,穿孔脱落。多雨潮湿及幼苗密集时,病害迅速蔓延,引起幼苗成片腐烂,倒伏死亡,似火烧状。茎、蒴果、萼片发病后产生不规则形小斑,初呈水渍状,后变褐色; 茎上病斑略下陷,黄晕不如叶片上明显。
病因 病原物为丁香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baci (Wolf et Fos-ter) Young et al.],属假单胞杆菌属。细菌短杆状,无荚膜,不产生芽胞,革兰氏阴性反应,大小为0.5~0.75×1.5~2.5(微米),单极生鞭毛1~6根,在PDA培养基上产生绿色荧光物质,在牛肉汁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初透明后呈混白色,微突起,边缘透明,中心暗黄色,菌落均匀无颗粒。病原细菌生长温度范围0~34℃,适温24~28℃,最适pH 7.2。
野火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只存活12天,在牛肉汁培养基上可存活300天(室温); 5℃下保存可存活0.5~3年。在灭菌水及纯琼脂上,亦可存活0.5~3年。病菌在各种培养基上于20~25℃下培养24小时产生一种非专一的野火毒素,是一种特殊的氨基酸,可摧毁叶绿体的功能和结构引起褪绿。
野火病菌自然寄主为大豆,人工接种除侵染红花烟外,还能侵染豇豆、大豆、番茄、辣椒、胡椒、曼陀罗及心叶烟。从自然寄主荠菜、龙葵、蓼和西来稗上可分离到野火菌。有人认为野火菌在不同寄主上可能有不同致病力的菌系。
夏季暴风雨后,野火病常大发生,数日内叶片破烂枯焦。暴风雨不仅有利于细菌传播,而且易使烟株造成伤口,诱致病菌侵入。任何能使叶片大面积充水条件都利于田间病害的迅速发展。故此病常在暴风雨后严重发生。天气干燥,病害受抑制。温度不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子。病菌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烟草品种对野火病的抗性与其抗水渍密切正相关。通常氮肥过多,钾肥不足,大田后期烟株生长过旺,都可增加叶片充水性,使其容易感病。在施肥较多的烟田打顶过早或过低,也会促成发病严重。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自然孔口或微伤口侵入,或由叶片气孔侵入。叶片湿润、气孔充水时病菌容易侵入内部。在26~32℃的适宜温度下,潜育期4天左右。
病菌主要在土壤中病株残体上越冬,可存活9~10个月。生存于许多作物(大麦、小麦)、牧草和杂草根上的野火病菌也能成为侵染来源。烟草种子带菌虽能存活两年,但不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健苗移栽到上年病烟地上,或移栽病苗,均可引起大田发病。天气潮湿时病部产生溢脓,主要靠雨水反溅进行再侵染。侵入后3~5天即显症状。
病害控制 防治烟草野火病的经济有效措施如下: ❶种植抗病品种。烤烟抗病品种有Nc89,益延Ⅰ号; 白肋烟有Ky12、Ky14、Burley21、Burley49、Burley 64、Burley 95; 深色白肋烟有Ky170、Ky165、Ky171; 雪茄芯叶烟有Pennbel69、Bright Yel-low104、Coker245、TI5、TL106等。
❷栽培防治。实行2~3年轮作,避免和天然寄主大豆轮作,发病田应于收获后及时清除烟秸、病叶及田间杂草,实行深翻,消灭菌源。注意在无病田或无病株上留种,播种时用0.1%硝酸银浸种消毒10分钟。培育壮苗,适时早栽。大田期合理施肥、灌水,防止后期氮肥过多,并适当增施磷钾肥,适时适度打顶,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❸药剂防治: 早期发现田间少量病叶时,应及时摘除,并用1:1:160倍的波尔多液喷洒,如用农用链霉素200毫克/千克; 50%DT500~800倍液或CT(细菌灵)300倍药液喷雾效果更佳。

烟草野火病tobacco wild fire

烟草的一种细菌病害。病原物是原核生物界的丁香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Psue-domonos syringae pv. tabaci (Wolf et Foster) Young et al.〕。苗床低洼潮湿处的幼苗常腐烂,仅残留苍白柔弱顶芽。成株期叶片产生黑褐色水渍状小圆斑,有较宽的黄色晕圈,病斑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形大斑并出现轮纹。有的菌株引致叶片产生多角形浅褐色小斑,边缘黑褐色,无明显黄色晕圈,病斑扩展后,中央灰褐色或污白色并常出现云形轮纹。潮湿时上述两种病斑上均有薄层菌脓,干燥时病部破裂脱落。茎、蒴果和萼片均出现水渍状小斑,后变成褐色不规则形。病菌发育适温24~28℃,在病残体上越冬,种子亦可带菌,主要经雨水、流水和农事活动传播。大豆是其自然寄主。氮肥过多有利于发病,暴风雨后病害易流行。可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轮作、清洁田园和增施钾肥、苗期喷药等防治措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