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农业发展和实现小康目标的关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农业发展和实现小康目标的关系

(三)农业发展和实现小康目标的关系

1990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了今后10年我国人民要达到小康生活水平。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相当艰巨而又必须努力实现的战略目标。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从四川来看,绝大多数农民虽已越过了温饱线,但生活宽裕的并不多,少数人至今尚未脱贫,而且小康的内涵不仅仅指经济收入指标的提高,还包括精神生活、居住环境、健康状况以及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善。
(1) 今后农民增加收入的难度大。过去的10多年,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生活显著改善,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978年127.1元的基础上,年年增加,1990年达到505.2元,平均每年增加31.5元。但这种增长势头在近年已大为减弱,1990年比1989年仅增加11.13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许多农民实际是增支减收。从收入来源分析,来自经营第
一产业的收入比1989年增加6.96元,来自第二产业的收入减少0.76元,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增加2.68元;来自集体统一经营的收入增加0.48元。可见,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仍是种养业和家庭经营。而种养业产品价格上不去,卖难问题突出,靠它增收有限;家庭经营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集体经济支持,增收也不多。因此,农民收入中的现金部分增加甚微,自给性部分比重较大。1990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0.54元,比上年只增加4.26元。这就导致紧缩开支,特别是压减生产性投入。1990年,农民人均现金支出只有502.3元,比上年减少14.9元。其中: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减少1.32元;投入第一产业支出仅增加1.84元;投入第二产业支出减少2.47元;投入第三产业支出减少1.81元;生活日用品及文化、卫生消费支出减少1.32元。1990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构成比例中,商品性消费占58.2%,比上年减少1.9个百分点;自给性消费占41.8%,比上年增加1.9个百分点。这些情况说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若不大力向广度和深度方面继续拓宽发展领域,国家在政策上和宏观调控上若不对这方面进一步采取真正得力的措施,农民增收将是十分困难的。到20世纪末,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 000元,也只是低水平的小目标。即便如此,今后10年中平均每年必须人均增加49.5元方能达标,也高于过去12年的年均增加量18元,任务相当艰巨。
(2) 缩小城乡差别任重而道远。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目前虽已有所改变,但农村经济基础很差,如无特殊政策措施,短期内难以出现新的局面。根据最近10多年的经验,要保障农民增收,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发展乡镇企业,使之达到 一个高水平。四川的乡镇企业,尽管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不够稳定,现在也有了一定的基础。1978年全省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只有179.71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5.05%;总产值21.3亿元,占全省社会总产值的4.96%;其中乡镇工业产值17.29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66%。1990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705.74万人,比1978年增长2.93倍,占农村总劳动力的14.43%;总产值459.2亿元,比1978年增长20.56倍,占全省社会总产值的20.3%;其中乡镇工业产值306.12亿元,比1978年增长16.7倍,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5.03%。事实告诉我们,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得以陆续转移,农村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第二、第三产业日益兴旺起来,不但农民增加收入,也加快了社会资金积累,从而能够大大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和社会前进的步伐。可以说,要克服农业方面的诸多困难,要逐步消除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过多地依赖国家从上而下的物质技术支持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只有寄希望于乡镇企业,才是一条比较现实的、可靠的出路。唯其如此,就必须注意调整政策,从多方面支持乡镇企业大发展。
(3) 需要加强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较高水平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小康社会的必备条件。从四川农村的现状来看,这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小差距。农村和城镇相比,差距尤为明显。从下面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城乡之间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悬殊:1990年全省的人均储蓄余额,农民仅有104.3元,而城镇居民高达1 920.3元,超过农民17.4倍。1990年人均消费水平,农民为497元,非农业居民则为1 302元,超过农民1.62倍。工农消费水平对比,以农民为1,1985年为1:2.3,1990年为1:2.6,工农消费水平差距还在扩大。因此,农民享受现代文明的程度甚低,农村文教卫生等事业相当落后。例如:1990年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城镇为109.17台,农村只有34.86台,尚不及城镇的1/3;每百户拥有收录机,城镇66.1台,农村11.6台,农村仅相当于城镇的1/6。农村教育问题不少,前面已经谈到。农村卫生事业,1985年全省共有农村卫生院7 446所,比1978年下降21.5%; 1990年有7 272所,又比1985年下降2.3%。平均每万人口拥有病床位,1989年全省平均为19.75张,比1985年增长7.34%;同期农村卫生院仅有8.5张,比1985年下降4.49%。平均每万人拥有医务人员,1990年全省平均为14.6人,农村只有9.9人。此外,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住宅建设、环境保护、福利保险等社会保障条件,农村比之城市差得更远。至于农村精神生活和社会治安等方面,也有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应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注意相应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

☚ (二)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系   三、四川农业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 ☛
000044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