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北京市农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比较充分,但在深度开发和广度开发上仍有一定潜力。
1.耕地开发潜力。全市30.98万公顷粮田中,中、低产田13.72万公顷,占44.3%。在中、低产田中,又以中产田为多, 占80.5%;低产田仅占19.5%。中产田面积大,生产限制性因素强度低,通过采取培肥地力、使用良种、缩短农耗、改变耕作制度等措施,其增产效益要明显高于高产田和低产田,因而能达到大面积增产和均衡增产的目的。若每公顷增产粮食750~1 500公斤,则11.04万公顷中产田可增产粮食0.83亿~1.66亿公斤,按单产9 000公斤/公顷计算,相当于增加0.9万~1.8万公顷粮田。全市2.68万公顷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山区,其次是平原区的盐碱地、沙土地和粘土地,土地质量差,限制性因素多,单产一般在每公顷3 750公斤以下。为搞好低产田的开发,应对东南郊的低洼盐碱化沙地进行综合治理,山区旱地则要加强水土保持,搞好地膜覆盖和引进优良品种。高产田的开发实行产量与质量并重,逐步提高粮食品质。
2.园地开发潜力。全市有低产果园4.19万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45.2%,包括低产鲜果1.70万公顷,低产干果2.49万公顷。低产果园主要分布在山区,以北山的怀柔、密云、延庆三县为最多;西山的房山和门头沟区,虽然果园面积不大,但低产果园的比重高,门头沟区多数都是低产果园。这些低产果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特别是山区的老果园,果树种植分散,密度小,树种老化,病虫害严重,产量很低。为挖掘园地潜力,需要有计划地改造低产果园和配套建设新果园,逐步提高水、肥、栽培和科学管理水平。同时,应合理开发利用山区的宜果荒山、荒滩、荒地。
3.林地开发潜力。全市有低产林地7.72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31.82%,主要分布于怀柔、延庆、密云县和房山区的部分地区,此外尚有相当数量的坡耕地需要退耕还林,因此林业开发的潜力很大。在山区中,低山丘陵区作为北京市的“脸面”,其有林地仅占本地区林业用地的18.6%,而无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大,是全市造林的重点地区。林业开发的方向是,坚持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实行乔灌草结合;以防护林为主,实行多林种相结合;逐步形成首都西北部防御风沙的绿色屏障和平原高标准农田林网,提高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4.牧草地开发潜力。北京市29.00万公顷牧草地中,三等草地面积最大,占41.0%。全市草地平均每公顷产鲜草3 450公斤,每0.73公顷草地才养1只羊,草地质量属中下等水平。从不同区域草地的利用程度看,低山草地过牧超载,中远山草地少牧或不牧,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因此,一方面要改良草场,挖掘草场的生产潜力,提高载畜能力;另一方面使近处、远处、高远处草场均衡放牧,合理利用。经过5~10年的培育改良和开发利用,全市牧草地的产出能力可提高20%以上。
5.可利用水面。1990年,全市有养鱼水面2.25万公顷,以池塘养鱼为主,低产水面已很少。水库、河流作为生活用水的水源地,为防止污染,限制养鱼,因此进一步发展养鱼的潜力不大。今后渔业开发的重点是:
❶改造现有池塘,加强科学管理,建立淡水鱼良种体系,提高池塘养鱼的单位面积产量;
❷根据市场需要,开发名特优新品种,发展高档水产品;
❸随着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在旅游观光区开发多功能水面,开展垂钓、观赏等多种水上活动,提高综合效益。
6.荒类资源开发潜力。荒类资源主要包括荒地、荒山和荒滩。根据1990年农业后备资源调查,全市有荒地1.07万公顷、荒山24.14万公顷、荒滩0.49万公顷,分别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0.65%、14.70%和0.30%。荒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县、房山区、怀柔县境内,永定河、潮白河沿岸,占全市荒地的77.1%。此外,延庆县有荒地0.05万公顷,集中在官厅水库周边。荒地资源中,宜发展粮油的不多,仅占12.1%;宜林荒地面积最大,占41.9%;宜牧荒地占34.3%。荒山主要分布在7个山区县,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怀柔县,为5.64万公顷,占全市荒山面积的23.4%,占该县总土地面积的26.4%;其次是延庆县,为5.44万公顷,占全市的22.5%,占该县总面积的27.3%;门头沟、房山、密云、昌平等县区的荒山面积均在2.0万公顷以上。荒山利用以发展林业为主,其中宜林荒山有14.4万公顷,占荒山面积的59.7%;宜牧荒山8.64万公顷,占35.8%;宜果荒山仅有1.03万公顷。荒滩主要分布在延庆、房山和平谷3个县区,占全市荒滩面积的70.3%。开发利用方向以造林为主,其中宜林荒滩0.17万公顷,占荒滩总量的34.7%;宜果荒滩0.11万公顷,占22.4%;宜牧荒滩0.10万公顷,占20.4%;还有少量荒滩可发展粮油和渔业生产。
经过“八五”期间的开发,北京市荒类资源的数量已有大幅度减少。据市林业局的调查,到1995年,全市荒山、荒地的面积减为14.23万公顷,比1990年减少了43.6个百分点。这些未开发的荒山、荒地,条件较差,土壤干旱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应因地制宜,适地栽树,采用科学造林方法,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