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业科学技术推广
目前,内江市根据丘陵地区的农业经济布局特点,除农技、农经、畜牧三项由市到乡形成了完备的技术推广体系外,其他生产门类在重点发展区域也都设立了专门的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从各个体系的规模及其分布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除市级外,8个区、县建立了农技推广中心,区、乡普遍建立了农技站,拥有各类性质的专门技术人员6 000余人。部分村也建立了综合服务站(组)。
2.农经服务。市、县、区、乡都设立了农经组织,共拥有农经干部和服务人员近2 000人。
3.畜牧兽医服务。市、县、区、乡都建立了服务部门,共有技术人员约5 000人。1988年,市、县两级将畜牧兽医和食品经营纳入一体管理,技术推广实力显著增强。
4.林业服务。除市、县两级设有林业技术部门外,只有少数深丘和低山区的区、乡建立了林业技术服务站。共有技术人员800人左右。
5.供销社系统。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建立了一支2 100多人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除市、县两级农资公司外,全市有基层服务站(组) 492个,庄稼医院286个,病虫情测报和高产示范点73个。
6.蚕桑技术服务。市、县两级均设有技术部门。根据产业的区域布局,多数县、区未在基层建立相应的技术服务组织,只有乐至县比较健全,建立了35个乡级蚕技站,同时在村级聘请600名蚕技员。
7. 果品生产技术服务。市、县两级设立了果品办公室,在果品生产规模较大的乡配备了果技员。全市市、县两级建立了33个果品基地乡,共有450名果技人员。
8. 甘蔗生产技术服务。市和甘蔗主产县、区都设立了甘蔗生产办公室,共建设了43个基地乡。与基地乡关系密切的糖厂,在每个基地乡都设立了原料站,负责生产技术指导和原料组织工作。
9. 农民自我服务。主要形式是专业技术协会和专业生产合作社。全市依托供销社建立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社有501个,依托畜牧部门建立的专业合作社12个。在80%左右的区和乡建立了科普协会;农民自发组织的专业协会219个,会员2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