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三)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农广教育) 是农村经济体制和教育制度两大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 是在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向农村全方位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广泛开展成人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发展历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 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农村科学技术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第一因素。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迫切需求, 湖南省人民政府根据1980年12月 12日国家农委、教育部等10个部委发出的 《关于成立中央农业广播学校 (农广校) 领导组织的通知》精神, 于1981年5月4日发文成立了湖南省农广教育办学机构, 利用广播网基本普及的条件, 迅速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实施系统的农业科技知识教育。这时的办学机构称中央农广校湖南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挂靠在省农科院,教学属科普性质, 只开设农学基础班, 讲授 《化学基础》、《植物及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学》、《遗传及作物育种》 四门基础课程。全省第一期农学基础班招收学员23 440人, 于1981年7月1日与全国同步开学,第二期招收学员33 690人, 1984年5月8日开学。均属全国招生较多的省份之一。1983年5月, 中央农广校在湖南召开了全国农广教育办学工作会议。1984年11月, 经国家教委同意, 农牧渔业部发文承认农广校学员中专学历, 农广教育迅速向学历教育与科普教育相结合转变。1985年3月, 湖南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和省农广校联合发出 《关于在职干部参加农广校学习若干问题的规定》, 明确农村乡镇 “两下” 干部的培训任务主要由农广校完成。1987年2月 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面向全国播放农广教育教学节目, 教学手段由单一的广播逐步转变为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和面授辅导相结合, 学校更名为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农广校) 湖南分校。1988年10月, 国家教委和农业部联合颁发了 《关于改革农广校管理体制及有关问题的意见》, 农广教育管理体制由过去垂直管理为主改为地方管理为主。湖南省人民政府于1989年元月7日发文将原中央农广校湖南分校定名为湖南省农广校,并决定将其办学机构由挂靠省农科院划归省农经委直接管理, 学校向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发展。1997年, 全省农广教育已开设大专专业1个,在校生4 741人, 中专专业36个, 在校生38 938人,非学历教育开展140多个科目, 每年培训30多万人次。
2.办学机构与体系
。农广教育属于开放性教育,由政府统筹, 条块结合管理, 多部门联合办学。随着教育层面的不断拓展, 办学机构不断加强, 湖南省农广教育第一届领导小组组成单位有省农委、省教育厅、省科委.科协、农业厅、团省委、省妇联、省广播电台、省农科院、省农学院、省农学会, 组长是省农委副主任张勇, 以后进行了三次调整, 调整后的领导小组组长都由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兼 (担) 任。组成单位增加了省委组织部、省计委。1984年3月, 省委农村部、省编委和省财政厅联合发出 《关于地 (州)市、县农广校机构编制和经费的通知》, 全省农广教育办学体系逐步加强, 1990—1993年省教委对全省农广校进行评估验收, 合格者有14所地 (州) 市分校,119所县市区分校。目前, 全省农广教育系统有省校1所, 地级分校14所, 县级分校120所, 常年有2 000多个乡镇开办农广教学班, 共有专兼职教职员工2 866人, 校舍面积75 056平方米, 各种教学设备总值414.73万元, 固定资产总值2 278.56万元, 农广教育已成为纵含多个层次 (大专、中专、初等农业技术教育), 横有多个学科 (已开设36个专业, 覆盖农村各主要产业), 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函授、面授), 多种办学形式共存 (脱产、业余等), 融人才培训、科技推广、兴农服务为一体,网络覆盖全省农村各个乡镇的综合性农村成人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3.主要成效
。湖南省农广教育在不同时期承担了不同的教学任务: “六五” 期间, 为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基本完成了县乡两级不具备规定学历的农业技术干部的学历教育任务; “七五” 期间, 根据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的要求, 承担了乡镇一级干部的中专普及教育; “八五”期间主要培训对象为农村剩余劳力和大量的农村初、高中应届毕业生; “九五”期间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规划, 把培训重点转向村级干部。到1997年, 全省农广教育已累计培训各种层次的农民300多万人次, 其中招收中专生23.58万人,大专生13 034人, 毕业了11.12万人。在农广校学员中, 已有140多人担任县一级领导职务;8 443人担任乡镇 (科) 干部, 11 502人成了村级领导骨干,20 021人成了农村服务体系中的技术骨干, 这些人已经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或正在发挥巨大作用。“八五” 以来, 省农广校组织学员开展 “科技兴农致富达标竞赛” 活动, 1996年又启动了 “一五一” 工程, 即组织10万农广校学员, 用5年时间, 带动100万农民科技致富。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湖南省农广教育工作得到了中央农广校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199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5个育才兴农省级示范校之一。

☚ (二)扫盲教育   (四)其他成人教育及专业培训 ☛

(三)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三)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是80年代新兴的一种远距离教育。198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农委、农业部、教育部等10个单位联合发出的《关于成立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通知》的精神,决定成立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新疆分校,并成立新疆农业广播学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厅。办学经费从农业事业费中列支。经过10多年的发展,各地州县市和兵团系统均相继设立了相应的办学机构,在管理上分别纳入自治区和兵团教育管理系列。
新疆农广校成立初期,学员以收听广播和录音磁带自学为主,随着电视普及,逐步形成视听、自学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采用业余、半脱产、全脱产多种形式。在办学历教育的同时,还开设一年制专修班和“绿色证书”教育培训班。学员经考试录取,就近编班上课,每班30~40人不等。这种教育形式为广大回乡知识青年和基层干部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具有花钱少、效果好、施教面广、培训速度快的特点。办学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1984年国家农业部商得教育部同意,承认农业广播学校中专学历,但国家不负责分配。
自治区农广校在全疆12个地州、79个县市建立了分校,在400多个乡镇设有教学班。先后开设了农学、林学、畜牧兽医、农业经济、农技推广、淡水养鱼、农业会计、乡镇企业管理、农产品贮藏加工、园艺、市场经销、机电、会计、统计等专业。兵团农广校另开农业机械化专业。
1995年,自治区农广校有专职、兼职教师626人,专职、兼职办学人员413人,有在校学生2.48万人,教学卫星地面接收天线17套,教学音像设备230套,教学录像带3 600盘,摄像机11台,实验仪器460台(件),专用校舍1.7万平方米,汽车45辆,实验田215公顷。各级农广校自建校起至1995年累计招生5. 2万人,毕业学生1.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0. 9万人。

☚ (二)普通中等农业教育   三、专业技术培训和在职成人教育 ☛
000212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