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满洲饽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满洲饽饽

满族风味糕点。多以白面或粘米面加糖、蜂蜜、干果仁、鸡蛋、奶油、豆油为原料,经烘烤、蒸烙而成。出售时以蒲包、果匣盛之。清代及民国时,东北、北京满族人家食用或办婚丧事、寿辰送礼所需糕点,多以满洲饽饽铺中购买或订做。

满洲饽饽

满族传统食品。流行于东北等地。满族人民把馒头、包子等面食统称为饽饽。其式样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❶黄米饽饽:用黄粘米加配料制成。随制作的季节和所加配料不同,分豆面饽饽(春天,将黄米磨成面,加豆面蒸制而成)、椴叶饽饽(夏天,“椴”是一种乔木,叶大似木槿,卵形,味清香。椴叶饽饽的做法是用粘米面和成面团,擀成如包饺子样的面皮,包上小豆馅,再用椴叶裹上,上笼屉蒸熟即成。还有苏叶饽饽,做法同椴叶饽饽,只是用苏子叶代替椴叶)、粘糕饽饽(秋天,用黄米面夹豆泥蒸熟而成)。
❷馓子:用荞面或粘高粱粉和面,揉搓成细条状,放笼屉上蒸或者用油煎、炸,熟后,拌卤酱成汤,入口筋道好吃。满族祭祀时,常供馓子。
❸打糕:以粘高粱、大小黄米、江米的粘性体物为原料,把米上屉蒸熟成粘饭,取出淋上清水,放到打糕石上用木榔头捶打成团面,做时须撒拌熟黄豆粉,即可揉制成各式各样的饼类。吃时,蘸糖与蜂蜜食用,十分可口。
❹淋浆糕:将粘高粱面、江米面、黄米面搅拌均匀后,舀在布袋中,使淋成的汁滴在容器里,淋好后,上笼屉蒸熟,切成方块或菱形块,其质地细腻、松软,味道香甜。
❺洒糕:粘米面为原料。将屉放到锅上,按屉面大小,先洒上一层小豆,然后撒上一层粘米面,蒸熟后再撒第二层。如此反复,一直撒到与屉帮大体相同的高度为止,最上面再铺上一层小豆。待此层小豆蒸熟,糕便做得,其味甘美香细。
❻盆糕:又叫粘谷糕,做法与洒糕同。只是把笼屉改成了陶制的底部有多个小孔的“蒸笼”。糕做成后,将盆倒扣在案子上,整个糕呈半圆形,吃时用刀切成片状,卷上白糖,故又叫“切糕”。
❼萨其玛:驰名全国的满族糕点,其前身是搓条饽饽。做法与打糕大体同,即把蒸熟的米饭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锤反复打成面团,之后蘸熟黄豆面搓拉成条形,油炸后切成块,洒上一层熟黄豆面或白糖即成。此外,还有金丝糕、太阳糕、凉糕、驴打滚等。

满洲饽饽

满族风味糕点食品。北京多于内城满洲饽饽铺内售之,以别南果铺中所售之南方风味。其制作多以白面或粘米面加糖、蜂蜜、干果仁、鸡蛋、奶油、豆油等为原料。经烘烤蒸烙而成。出售时以蒲包、果匣等盛之。清代及民国年间,北京及东北一些城市中满族人家日常食用或办喜、丧事送礼所需点心,多从满洲饽饽铺中购买或订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