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 第一产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 第一产业

(三) 第一产业

(1)蔬菜。丰台区蔬菜生产历史悠久,东汉时即有专种蔬菜的农户,明、清时卢沟桥乡的菜户营和花乡的草桥一带称为“御菜园”,历史上就是供应北京蔬菜的重要产地。新中国成立以后,蔬菜生产一直是丰台区的重点,在全市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49年全区有菜田997公顷,总产量2.36万吨,分别占北京市菜田的43.0%,总产的29.1%。随着首都市场蔬菜需求的增加,丰台区的菜田面积不断扩大。1957年菜田面积发展到3 868公顷,总产17.95万吨。1962年菜田面积达到5 088公顷, 占近郊区菜田的36.3%。从1977年到1984年,菜田面积均保持5 300公顷以上,占全市菜田30%以上,每年上市商品菜40万吨左右,占全市商品菜总量的35%以上。1983年后因城市建设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征占土地较多,菜田面积逐年减少,到1995年减少到2 738公顷,总产减少到22.3万吨,平均公顷产81 300公斤。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86年后,丰台区大力开展保护地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发展特菜生产,选用优良品种,应用科学技术,使全区的蔬菜生产在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995年全区保护地设施面积达到998公顷,占菜田总面积3.6%;特菜面积453公顷,占蔬菜播种面积9%。
(2)粮食。1949年丰台区有粮田耕地12 680公顷,公顷产105公斤。因粮改菜和占地等因素,粮田耕地减少,1995年全区有粮田2 553公顷,总产量16 652吨,公顷产6 522公斤。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043公顷,小麦播种面积1 168公顷,水稻播种面积113公顷。在粮食生产方面,推行了适度规模经营,采用了平播种植方式,推广了优良品种,科学种田水平明显提高。1995年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483公顷,小麦平播面积818公顷,玉米平播面积1852公顷,小麦、玉米优良品种覆盖率分别达到85.30%和82.60%。
(3) 花卉。丰台区自古即为花卉之乡,有“丰台芍药甲天下”之称。元代即有花卉种植,明清进入盛期。据文献记载,今北京城西南的草桥、黄土岗、樊家村等一带村庄,旧称“丰台十八村”,花卉栽培远近闻名,是北京花卉集中栽培最早的地区。清末民初丰台区花卉生产逐渐衰落,至北京解放前仅有花农百户,花场21个,是兴旺时期的1/10。新中国成立后,花卉生产有了新的发展。1954年10月草桥村14户花农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鲜花生产合作社;1956年9月生产合作社在北京建国门外建立了鲜花门市部;1958年黄土岗人民公社(后改名为花乡)将草桥、樊家村、黄土岗花队合并组建成园艺大队,园艺大队花圃占地100公顷,有温室2 300间,专业人员700人,栽培花卉近400品种。三年困难时期,花卉生产严重萎缩,到1965年才恢复到1958年的生产规模,面积为120公顷。“文化大革命”时期,花卉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有1 000间温室被拆,750间温室改作它用,大批名贵花木被毁,损失极其惨重,1969年丰台区已不再生产花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花卉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建立了一批花圃,恢复和新建了东单、日坛、阜成门外三个鲜花商店。1985年花乡16个行政村有14个行政村生产经营鲜花,花农近千人,花木种植面积135公顷,温室2.0万平方米,大棚1.8万平方米,栽培花卉500余种。为了增加花卉品种,提高花卉质量,1986年以后引进试种了荷兰月季、郁金香和日本菊花等花卉,其中仅月季和菊花优良品种50余个。1988年和1989年在花乡成功举办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城市市花展览会。1995年全区农村共有花圃42个,花卉栽培生产面积173公顷,从业人员1 102人,年产鲜切花460.3万枝,盆花371.8万盆,宿根花卉42万株,花灌木52.7万株,花卉销售收入3 480万元。
(4) 林业。到1995年末,全区累计造林面积3 150公顷,其中荒山造林670公顷,大环境绿化540公顷,乡村公园绿化225公顷,干线公路绿化120公顷,经济林1 240公顷,四旁植树71万株。当年林木采伐量1 330立方米。共有果树1 056公顷,果品产量637万公斤,果品产值749万元。
(5) 畜牧业。1995年累计养猪21.9万头,年产商品猪12.9万头。全区57个规模猪场中有万头猪场4个,五千头猪场6个。全区年末蛋鸡存栏115.5万只,年产鸡蛋1.1万吨。25个规模鸡场均达到万只以上。奶牛存栏1 403头,牛奶总产量5 570吨。年末鸭存栏12.8万只,年产商品鸭85.2万只。
(6)水产业。丰台区人工养鱼始于1983年,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起来的。当时仅有水面0.47公顷,年产鲜活鱼2 340公斤。到1995年,养鱼水面发展到110公顷,淡水鱼捕捞量1 110吨。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积极发展了名优鱼种的饲养,年产优质鱼10万公斤,占全区捕捞量的11.1%。

☚ (二) 农村改革及产业结构   (四) 第二产业 ☛

(三) 第一产业

(三) 第一产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门头沟区的农林牧副渔,五业发展迅速。1995年农业增加值5 873万元。粮田4204公顷,粮食总产1.04万吨;近532公顷耕地种植蔬菜,总产量2.95万吨;果园达到1 530公顷,总产果品3000吨;全年生猪出栏3.9万头;累计养羊6.24万只;鲜蛋产量3 830吨、牛奶产量3 164吨、蜂蜜205吨、鲜鱼315吨。围绕“服务首都,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方针,种植业恢复了名、特、优产品的栽植,扩大了冷凉菜和特菜的种植。畜牧业,引进了西藏耗牛、盖羊、小尾寒羊,试养山鸡、驯鹿、蓝狐、河蟹等珍稀动物取得成功并有发展。林业建设立足保护首都生态平衡、绿化美化环境和富裕农民,到1995年底,共营造防护林18436公顷,用材林2 981公顷,特用林5716公顷,经济林4937公顷,灌木林7149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在京原、京兰公路两侧的绿化尤为突出,成为“太行山绿化工程”先进单位。

☚ (二) 农业生产条件   (四) 第二产业 ☛
000021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