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第三产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第三产业

(三)第三产业

辽宁农垦在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基础上,不断向第三产业拓展,包括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社会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营业单位达4 000多家,从业人数6万多人,实现产值16.6亿元。农垦商业网点已遍布全省各大中城市和农场所在地,据不完全统计,商品销售总额2亿多元。全省已建成的农垦商业服务楼20多座,其中,沈阳的省农垦大厦和大连的农垦宾馆对当地的商饮服务业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也是辽宁农垦接待全国同行的重要窗口。农垦企业在城市服务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农垦第三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通过农垦商业企业的组织经营,全省众多的农副产品如粮、油、果、肉、蛋、奶等进入了国内外市场,同时又将外省的茶、果、粮等产品引进省内市场。
农垦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商业人才成长起来,使农垦第三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生机和希望。

☚ (二)工业   三、发展评价 ☛

(三)第三产业

(三)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重点的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六五”、“七五”期间, 把劳动力的流向引到开发第三产业上, 在政策上给以优惠, 在经济上给以扶持, 使之尽可能与垦区经济达到同步协调发展的水平。1995年, 国民生产总值中, 第三产业占27.7%, 较1990年增加3.1个百分点。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 初步使垦区经济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 促进国营农场由种植业和生产粮食为主,向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转变; 由农产品粗加工初级产品为主, 向多次增值深加工产品转变; 由经营农业为主, 向农工商综合经营转变, 并且逐步走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
在经济发展速度上, 1949—1978年的30年中,是以扩大耕地面积和增加设备投资而取得的 “速度型”经济, 年平均增长22.2%, 累计亏损13.9亿元,平均年增长1%, 就要付出亏损6 276万元代价。1979—1985年, 是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而取得的 “结构型” 经济, 平均年增长8.3%, 累计盈利3.9亿元, 平均每增长1%, 获得4 728万元的利润。
总之, 1979年前是农工型的生产管理, 1979年后是农工商型的经营管理, 经济结构开始完善, 效益开始好转。到1995年, 工业生产已走出低谷, 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截止到10月份统计, 全垦区工业实现不变价值20.9亿元, 比1994年同期增长18.6%,销售收入29.5亿元, 比1994年同期增长21.9%, 盈亏相抵, 实现利润5000万元。
垦区社会总产值及垦区社会总产值指数见表3-4-1、3-4-2。

表3-4-1 垦区社会总产值

(1949—1995年) 单位: 万元

年份社 会
总产值
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贸易业
1949
1953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5
265
2 649
13 049
40 975
65 272
104 436
197 491
170 977
384 317
827 315
1 805 862
182
1 307
6 652
17 006
37 992
55 725
95 724
76 225
216 524
396 565
1 050 902
14
356
964
12 314
15 602
25 072
52 763
55 016
108 008
305 586
529 307
29
728
4 199
3 243
5 293
10 208
13 635
18 829
21 835
47 977
82 214
3
28
127
484
870
1 675
3 073
3 255
9 856
17 758
25 108
37
230
1 107
7 929
5 515
11 756
14 296
17 625
28 096
61 429
118 331
 注: 本表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

表3-4-2 垦区社会总产值指数

(以上年为100) 单位:%

年份社 会
总产值
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贸易业
1953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5
161.9
194.2
83.6
116.1
90.2
104.7
62.2
113.6
99.3
118.6
143.7
177.0
101.0
115.5
82.2
103.6
40.4
116.1
85.3
117.6
186.4
315.9
81.1
134.7
97.0
109.8
89.8
112.6
112.8
125.6
202.1
228.9
46.7
86.7
96.6
98.5
68.3
99.2
98.4
103.6
153.3
187.3
91.6
120.3
129.2
105.6
62.8
108.4
114.4
104.7
151.4
153.4
81.5
111.9
101.7
99.8
103.0
122.6
112.5
115.6
 注: 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
☚ (二)工业   四、所有制结构 ☛

(三)第三产业

(三)第三产业

青海省农村经济中第三产业主要有交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 在改革开放以前, 青海省农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到1985年,全省农村第三产业乡村两级企业只有731个, 占乡村两级企业总数的25%; 从业人数3 010人, 占乡村两级企业从业人数的3.2%;总收入1 832万元,占各产业总收入的7.8%。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加上国民经济发展对第三产业提出的客观要求,使农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1997年青海省农村第三产业企业增加到3.07万个,比1985年增加2.99万个,增长37倍。以地区分:海东地区1.61万个,西宁地区0.93万个,牧区六州0.53万个。

☚ (二)第二产业   二、农林牧副渔业结构与布局 ☛
000260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