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红树林资源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潮间带高、中潮区的木本植物群落的总称,是湿地海岸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第一生产者之一。其植株一般高2—3米, 高的可达8米, 个别植株高达10米。
福建是我国红树林分布较北缘的省份。福建海岸曲折复杂,多港湾,又有漳江、九龙江、晋江、闽江等河流入海,河口两岸受淡化,并带来大量无机质养分。因此, 南起诏安霞河 (23°40′ N), 北至福鼎秦屿(27°17′ N)的23个县(市)的沿海河口和港湾泥质滩涂上,均有间断性分布。
福建红树林种类有秋茄、木榄、桐花树、海漆、金蕨、黄槿、鱼藤、小花老鼠筋、老鼠筋、白骨壤等10种, 隶属于8科9属, 其种类分布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闽东北地区仅秋茄一种,是福建唯一从南至北均有分布的种类。
目前保护较好的仅见于东山湾内、漳江竹塔和九龙江口的浮宫草埔头等地,其次是旧镇湾村尾、厦门西港的东屿、泉州湾的后渚、罗源湾的大获、沙埕湾的八尺门和福鼎的秦屿等地。
红树林木材不仅是优质的薪炭原料, 而且也是造船、造纸的极好原料。其幼嫩枝叶可作绿肥,果实可作食品,树皮可提取栲胶,作为鞣革和染色的原料,不同种类的植株各部分还有多种药用价值。红树林生长于海陆交界处,其群体常形成一道绿色长城,使林区形成海浪低能区,起了促淤保滩造陆和防浪护堤的作用。红树林还造就了适宜一些海洋动物栖息、洄游和产卵的生态环境,对发展近海渔业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 红树林的植物群落景观和某些种类的独特的胎生生理特性, 以及栖息在林中的各种飞禽和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不仅使其成为科研和教学的良好基地,而且还是引人入胜的旅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