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木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木庵1884—1959

湖南桂阳人
中共党员。曾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高等检察院检察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司法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等职。
原名:李振堃
字:典午、清泉

李木庵

李木庵
李木庵(1884-1959)
王大成
熊先党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8卷第289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第366页

李木庵

李木庵(1884—1959) 京 声 溪 泉 新中国名人录第173页

李木庵1884——1959

原名振堃,字典武,後改名清泉, 又曾用清康、 蔓園, 何燊木等名,30年代改用木庵,湖南桂陽人,1884年 (清光緒十年) 生。清末秀才,後就學於長沙岳麓書院。後考入京師法政學堂。1905年畢業,任講席。民國初年任廣州地方檢察廳檢察長。四年後離職,在京津任律師,籌組兩地律師公會,在北京還舉辦司法儲才所。1914年應邀赴福建辦學並在省路政局兼理路政。後任福建閩侯地方檢察廳檢察長。1921年任閩侯縣縣長,後又改任福建督軍公署秘書。1925年赴廣州,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政治部主任; 同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任南京八卦洲鄉鄉長,回南京繼續律師業。1935年赴西安,任中共西北特别支部委員,參與創設西北各界救國聯合會。1941年任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院長,檢察長。同年9月,曾創立懷安詩社,推爲社長。1943年任邊區政府參議員,法律顧問,中國解放區行動綱領起草委員會委員。嗣任邊區政府法制委員,中共中央法律委員會委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黨組書記和副部長,兼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委員和法制委員會刑事法規委員會主任委員。1955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顧問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1959年9月15日逝世。終年75歲。著有《西北吟》、《解放吟》、《窰臺詩話》等。

李木庵1884~1959

湖南桂阳人。当代中国法学家。1905年毕业于京师法政学堂。毕业后任讲席多年。辛亥革命后出任广州地方检察厅检察长。后在北京、天津任律师,筹组两地律师公会,在北京举办司法储才所。1914年任闽侯县地方检察厅检察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赴南京开设“李典午大律师事务所”,以律师为职业从事革命工作。1940年到延安后,主要从事政法工作。曾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检察长。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法律思想。在司法实践中强调以事实为根据,实事求是,依法量刑,不徇私情,并重视法制教育和基层基础工作。1943年任边区政府参议员、法律顾问、中国解放区行动纲领起草委员会委员,参加边区各项政策、法律、法令、条例的起草和制定工作。1948年任中央法律委员会委员,曾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土地改革法和《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等的起草工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刑事法规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拟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草案》,并参与起草和审定了《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暂行条例》、《婚姻法》等法规。曾任司法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兼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并曾在前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新法学研究院和司法干部轮训班讲授新中国刑法指导原则和审判实务等课程。1955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首席顾问、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李木庵1884—1959

中国现代法学家。原名振堃,字典武,湖南桂阳县人。清末京师法律学堂毕业。曾任中华民国初年广东高等检察厅检察长,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检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副部长等职。参与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的拟定工作。曾在前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新法学研究院授课。

李木庵

164 李木庵1884—1959

法学家、诗人。原名炳堃,字典武(午),湖南桂阴人。清末毕业于京师法律专门学堂。中华民国初期曾任广东高等检察厅检察长、福建闽侯地方检察厅检察长,随即弃官从事律师和教学工作。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5年赴西安。在推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作出贡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检察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司法部副部长,兼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和法制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顾问等职。他对法学造诣颇深,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曾参与《共同纲领》等重要法规的制定。他一贯重视法制建设,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著有《西北吟》、《解放吟》 等诗集。

☚ 谢觉哉   董必武 ☛
李木庵

李木庵1884—1959

字典武。湖南省桂阳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北伐战争。1935年在西安参与成立西北各界救国会,在东北军和西北军中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1940年11月到延安。1941年秋,应林伯渠主席张延水雅集之宴,即成立 “怀安诗社”,任社长。席上曾赋七言古体诗一首,长达70句。诗中有盛赞边区安定兴旺景象的佳句 “万千勇士赋同仇,五载不闻征战苦”。1942年在延安作新竹枝词多首。1944年以后,曾写《吟大后方》、《秧歌舞吟》。1949年曾作《元旦献词》。有《西北吟》、《解放吟》、《窑台诗话》等多种诗稿。诗作多属七言古诗。

☚ 谭丕模   向培良 ☛
0000621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