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机化教育培训体系
河南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从1953年开始,当年中南区农业局在西华局黄泛区农场成立了河南省机耕训练班,后迁到中牟县并移交给河南省管理。1956年扩建成为河南省中牟农业机械化学校。1958年1月迁入郑州,改名为郑州农业机械化学校,规模1 000人。1960年以后,河南省又建立了信阳、开封、许昌、新乡和南阳等8所地区农业机械化学校。进入70年代后,各县市都陆续建立了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1995年底,全省有113所县级农机化学校,年培训能力20万人次。其中有102所达到了农业部规定的三级以上标准。
河南省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和60年代,是以拖拉机站为基地,主要对国营、社营拖拉机站的驾驶员、修理工进行培训。70年代,生产大队、生产队大量经营农业机械时,农机人员培训是由国家出钱,大队选送学员,并给一定补助。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后,对农机培训工作进行了改革。首先是实行有偿培训,改变长期以来单纯依靠国家投资搞培训的历史。其次是改“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式办学,努力拓宽培训领域。三是改革纯岗位培训为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发展各种学历教育班,培养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中、高级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