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旗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旗人清代对被编入八旗的人的称呼。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创立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又于明历四十四年增立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八旗。以后皇太极又编蒙古、汉军各八旗,共二十四旗。凡被编八旗籍的人,称旗人。后来汉人一般对满族人都称“旗人”。 旗人亦称“满洲旗人”清代编入旗籍的人,旧时一般泛称满族。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创立黄、白、红、蓝四旗,又于四十四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八旗制度将行政、军事、生产合为一体。旗人分为兵、农两种。努尔哈赤时期,还将归服的汉人、蒙古人编入八旗之中。称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统称为八旗满洲。凡被编入上述三个旗籍者称旗人。 旗人清代被编入旗籍的人。亦称“满洲旗人”,又称“旗下人”。原来一般泛指满族。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打破原来的氏族血缘关系,创立了八旗制度。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创立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又于四十四年增设镶白、镶黄、镶红、镶蓝四旗,使所有的女真人都统一在努尔哈赤领导下。凡被编入八旗的人称为旗人。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农”。八旗人丁没有迁徙自由,正身旗人如果以逃亡的手段摆脱旗籍,会受到严惩。旗人内部也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分,大多数旗人同样受到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 旗人又称“旗下人”, 亦称“满洲旗人”。清代编入旗籍的人。旧时一般泛称满族。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创立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又于四十四年增设镶白、镶黄、镶红、镶蓝四旗。凡被编入旗籍者称旗人。满洲旗人分为兵、农两种。一般五六十户的屯子,只选二三十个马甲,其余多务农。 旗人清代 (后金) 纳入八旗组织之人的通称,包括原来是满洲、蒙古、汉人的所有的人。清代“以旗统人”,凡编入八旗的人都是旗人。与旗人对称的为民人。主要是未入八旗之汉人,通常称为民人。 旗人❶清代对八旗人的称呼。 旗人 旗人清代编入八旗旗籍之人。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共二十四旗。凡编入八旗旗籍的正身人丁称为旗人。管理旗人的基层组织称佐领。一佐领有壮丁三百名,后改为二百名。五佐领为一参领。五参领为一旗。各旗最高长官称都统,管理本旗旗人的事务。旗人大部分聚居北京和东北地区,也有少数驻防旗兵及其家属分布于国内其他大城市。旗人在政治上经济上享有特权。成年旗人的出路除当官外,大部分靠当兵领俸饷度日,其他旗人由国家授予一定数量的土地,靠收取地和生活。清政府对八旗特别是满洲八旗人丁控制极严,旗人不得随意离开佐领居住,也不能自谋生计。由于旗人不事生产、经营,生计问题日趋严重,成为清政府的一大财政负担。清政府灭亡后,旗人特权随之消失。 ☚ 开户 出旗为民 ☛ 旗人qi ren❶a member of any one on the “Eight Banners” 旗人清代指编入八旗组织中的人。又称旗下人。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先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创设黄、白、红、蓝4旗,继于四十三年(1615)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为统一女真族各部的行军旗色,以定所属官兵的户籍,称之八旗组织(后沿称为八旗满洲)。天聪九年(1635)及崇德七年(1642),皇太极又将降附的蒙古人、汉人编为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共同构成清代八旗的整体。凡编入旗籍者称旗人。其组织原则为:“以旗统人”,上自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莫不隶属于旗,为旗的编户。居住在今黑龙江省境和内蒙古东北部的索伦、达斡尔等族人,在清代也被编在布特哈八旗之下。其成员自称为“固山尼雅尔玛”,亦为旗人之意。旗人中包括各阶层的人,如八旗满洲即有宗室、觉罗、一般满洲人及※户下人等的区别。旗人系对“民人”而言,合称“旗民”。清律:凡一般正身旗人犯罪者,可予量减刑罚,或直接提交刑部审理;旗人者用“鞭”,民人则以用“杖”。另,旧时汉人习惯称满族为旗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