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碘缺乏病防治
湖南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开始进行碘缺乏病调查。1953年, 有44个县有碘缺乏病例报告。1958年, 省卫生防疫站组织各县调查, 发现42个县有地甲病流行, 且局部地区病情还相当严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全省先后举办了不同层次共3万余人次参加的学习班, 系统学习地甲病诊断、分型、分度和病区划分标准, 并组织了由领导、专业人员和乡村医生共5万余人的调查队伍,全面开展了碘缺乏病普查和防治工作。到1982年,全省大部分病区县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和发病情况已全部查清。据1988年统计, 全省除岳阳市外, 有病区地 (州、市) 13个, 病区县70个, 病区乡776个,病区人口近3 000万。查出地甲病患者56万, 克汀病8 832例。约有亚克汀病患者80万例。几十年来, 湖南省始终坚持实施食盐加碘措施, 狠抓碘盐供应的落实。1980年, 省湘澧、湘衡盐矿先后开始集中生产加碘盐。特别是1994年国务院颁发 《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和 《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 以后, 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 食盐加碘工作进一步落实, 碘缺乏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