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社队企业发展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社队企业发展时期

(二)社队企业发展时期1958—1978年

1957年,我国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由于农村副业和多种经营发展缓慢,虽然粮食连年增产,农民的经济收入却增长缓慢。广大农民迫切希望依靠集体力量,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1958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发展地方工业问题的意见》,提出尽快使本地的地方工业总产值赶上或超过农业产值,而且把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从原来的5—10年,缩短为5—7年。同年,党中央还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关于大办钢铁的决议》。在这些决议的推动下,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围绕大办钢铁,各地迅速办起了一大批小型的炼铁、建材、农机修造、食品加工和交通运输等企业。同时,把原来农业合作社已建立的许多副业小厂都无偿地转为公社工业,原合作社办的种植、养殖场也收归公社所有。1958年12月,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人民公社必须大办工业。”当时许多人民公社党委设了工业书记、公社管理委员会还设置了工业管理机构。从这时起,“农村工业”这一概念被确立,从范畴上把农村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后来乡镇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农村实现工业化是必要的。但通过“大跃进”、“共产风”一哄而起兴办的社队工业,脱离了当时农村实际和经济基础,理所当然要受到挫折。1960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社队工业进行了一系列整顿。通过调整、收缩和限制使一大批农村副业和工业企业纷纷下马。但也有一些企业生存下来。它们都是生产经营好,经济效益好,为农业服务的企业,深受农民的欢迎。这些几经风雨尚存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为后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在一些交通方便、历史上手工业或农副业较发达、农民商品经济观念较强的地方,又开始自发地兴办社队企业。这些小企业逐渐学会了瞄准市场需求从事商品生产,多数企业很快收到了经济效益,社队干部看到了以工补农的好处,办企业的劲头和信心越来越高。但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家无力顾及农村工业的发展,社队企业又一次受到挫折。
1970年,中共中央召开北方地区农业会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号召各地要大办“五小工业”。贵州省各级政府用国家扶持人民公社的资金,相继办起了一些农机修造厂、小煤厂和砖瓦厂等。但由于这时正处于“文革”的中后期,社办企业遭到种种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❶社队企业的地位若明若暗,不少人对社队企业发出责难,部分领导干部认识不一致,有的有顾虑,对社队企业不敢轻易表态。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指定哪个部门主管社队企业,一碰到问题就互相扯皮,形成谁也不想管、不敢管的状况;
❷不断受到“左”倾思潮的冲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地方把发展社队企业视为“抓钱丢纲”的资本主义来批判。另一方面,当时所有制的“逐级过渡”和“平调”风又开始回潮,平调社队企业财产和侵吞社队企业利益的情况常有发生;
❸由于受到产品经济管理体制的限制,社队企业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只能自用,不能转换成商品;社队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既无国家计划,又不能搞市场调节,使许多企业举步维艰。由于上述原因,严重抑制了社队企业的发展。据统计,1960—1977年的17年间,全省社队企业总产值在几千万元至1. 9亿元之间徘徊。

☚ (一)农村副业、手工业发展时期   (三)社队企业发展的转折时期 ☛
0001302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