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贝克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贝克莱 【生卒】:1685—1753 【介绍】: 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传教士。 早年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就读,后又在该学院做研究员。1734年任爱尔兰南部克罗因教区主教。反对霍布斯、斯宾诺莎等人的唯物主义无神论哲学思想,宣传唯心主义。提出“存在即被感知”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真正存在的只是“我”和我的感觉,有了“我”,就有了我的感觉,就有了事物的存在。所谓外界事物只不过是“感觉的组合”。由于这些理论必然会导致唯我论的困境,于是求助于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万物都存在于上帝的心中。攻击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概念,他断言“物质是虚无”,实际上并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 认为“虚无”和“物质”两个名词可以互相调换应用,并不影响问题的实质。 认为自然科学上的“一般规则”并不反映客观的因果性,而只是了解一些“感觉符号”之间的关系。 这些符号关系是上帝确立的,上帝确立这些关系是为了人的生活幸福。从根本上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贝克莱否认自然界存在著规律性,他认为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现象是由“主宰万有的精神的意志”支配的。强调要信仰宗教,敬畏上帝,认为这样才能使人民以“内心的忠诚”服从国家权利的统治。贝克莱的哲学后来被马赫等人所继承和发展。列宁指出:“最新”的马赫主义者提出来反对唯物主义者的论据,没有一个是贝克莱主教没有提出过的。贝克莱的主要著作有《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哲学对话三篇》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