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胸骨畸形
因胸骨发育缺陷或膈肌发育不良所引起的,以胸骨畸形为主之胸前壁畸形,称先天性胸骨畸形。胚胎期两平行胸骨带在中线融合成胸骨软骨,出身时该软骨有多个骨化中心发展成数块胸骨节,再融合成胸骨。胸骨带中线融合缺陷即发生胸骨裂,胸骨节融合不正常和膈肌发育不良,发生胸骨凹陷畸形和胸骨前凸畸形。
胸骨裂 因胸骨带中线融合缺陷的程度和发生部位不同,可分胸骨上裂,胸骨下裂和胸骨全裂。于胸骨部分裂开或全裂病例中,偶见异位心,即心脏从胸骨裂隙脱出而外覆皮肤或心包,常伴有难于矫治之心内畸形。
(1) 胸骨上裂: 胸骨上部未融合,纵隔前侧上部无骨质覆盖,病儿哭闹、拼气时,显示心脏搏动。此处与颈根部相联,曾被误认为颈胸部异位心。此畸形于新生儿期可以矫治,否则缺损区逐渐增宽。手术可将胸骨部分裂劈开成全裂,再全部缝合; 或横断胸骨“U”形裂底部,再缝合裂开处。新生儿出生1周后胸壁弹性渐降,须切断胸骨裂隙两旁肋软骨才能缝合。
(2) 胸骨下裂: 胸骨下半部裂开,多伴有其他畸形,常见为五联缺损:
❶脐上腹壁中线缺损。
❷胸骨下裂。
❸膈前部缺损。
❹心包缺损,心包腔与腹腔相通。
❺心内缺陷。心内先天畸形以室间缺损和Fallot四联症多见。治疗按伴发畸形之严重度决定,可分期处理。
(3) 胸骨全裂: 较罕见,可分两类型:
❶胸骨全裂,剑突不分裂,多无伴发畸形。
❷胸骨与剑突全裂,常伴有膈前部缺损,心包缺损或脐膨出等畸形,与胸骨下裂相似。胸骨全裂后胸廓不稳定,新生儿期即有严重呼吸困难和紫绀,吸气时胸壁内陷,呼气时纵隔从胸骨缺损处膨出,应立即将胸骨裂隙边缘造成新创面后缝合。
胸骨凹陷畸形 又称漏斗胸,是胸骨体以胸骨柄向背侧倾斜内陷,近剑突处位置最深,形成圆椎形凹陷的胸壁畸形。胸骨两侧肋软骨向背侧弯曲,有时两侧不对称,胸骨旋向右侧,右侧凹陷加深。病因为胸骨体畸形与膈前部肌纤维发育不良,病儿吸气时胸骨向内回缩。出生后畸形进行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对剧烈活动的耐受量降低,心肺功能逐渐下降。较大病儿体质虚弱,腹部膨隆,有轻度驼背。早期矫治,恢复胸廓正常外形较易,并可改善心肺功能。常用手术为胸骨截骨矫形或胸骨翻转术。
胸骨前凸畸形 远较胸骨凹陷畸形少见,有两种类型,其治疗方式各异:
❶凸胸鸽胸:胸骨上部明显前凸,中下部凹陷。最明显凸出部分是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凹陷部为胸骨体。为胸骨节融合异常所致,属先天性。病理影响与漏斗胸相似,治疗要矫正凹陷压迫,手术方法与漏斗胸同。
❷胸骨前凸又称鸡胸,较常见。胸骨体前凸,两侧肋软骨及肋骨凹陷,心脏受压,胸腔容积缩小,肺功能降低,呼吸道反复感染。治疗应矫治肋骨凹陷,在肋软骨骨膜下切除畸形肋骨,用缝线收紧松弛的肋软骨骨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