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邓禹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邓禹2—58东汉初大将。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少游学于京师洛阳,与刘秀友好。闻秀起兵于河北,即北渡附秀。与盖延等镇压铜马农民起义军。建武元年(25年)任前将军,率兵镇压绿林军王匡、成丹、刘均等部,遂定河东。同年秀称帝,禹任大司徒,封酂侯。引军北至栒邑(今陕西旬邑县),图上郡、北地、安定三郡。次年,改封梁侯,渡河入关,所部号称百万,一度攻占长安,不久被赤眉军击败,辞大司徒,改任右将军。后封高密侯,历任司徒、太傅。 邓禹
邓禹宋词典故·邓禹 【出典】 《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禹进说曰:‘……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策曰:‘……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十三年,诸功臣皆增户邑,定封禹为高密侯。” 【释义】 邓禹为佐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的勋臣,官至司徒,封高密侯。他年青时即有大志,向刘秀进言“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后世因用以称美胸怀大志的辅国重臣。 【例句】 活千人邓禹,阴功俱足。(姚勉《满江红·寿邓法。六月八日生》3092)这里借同姓相切,以邓禹喻指邓法,称颂他有救民之功。 邓禹2—58东汉初将领、大臣。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王莽末投刘秀,号邓将军,率军镇压铜马等农民军;拜前军,入河东(今山西省西南部)镇压绿林军王匡、成丹、刘均等部。刘秀称帝后,他任大司徒,封酂侯;旋率大军入关中镇压赤眉起义军。建武三年(27年)初,被赤眉军击败,仅与二十四骑逃还。后封高密侯;明帝时任太傅。 邓禹2—58东汉大臣。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随刘秀镇压河北铜马等农民起义军。后率军入河东,镇压绿林农民起义军。东汉建立,任大司徒,封酂侯。渡河入关,旋败于赤眉起义军。后改封高密侯。 邓禹2~58东汉将领。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命他为前将军,镇压绿林军王匡、成丹等部。十二年,刘秀统一全国,封为高密侯,食高密等四县。明帝即位,任太傅。参见“邓禹攻绿林军河之战”。 邓禹公元2~58东汉初大臣。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与刘秀交往密切。后从刘秀经略河北。建武元年(公元25),为前将军,率部入河东,镇压绿林军王匡、成丹等部。刘秀称帝后,任为大司徒,封酇侯。后渡河入关,为赤眉军所败。十三年,刘秀统一全国,封之为高密侯。明帝即位,任太傅。 邓禹2—58东汉初将领。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初从刘秀镇压河北的铜马农民起义军。后为前将军, 率军入河东,镇压绿林军王匡、成丹等部。刘秀即位后,任大司徒,封酂侯。渡河入关,所部号称百万。后为赤眉军所败。改封高密侯。 邓禹2—58字仲华。东汉南阳新野(河南新野南)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为刘秀所器重。刘秀经略河北,他建议延揽英雄,收买民心,光复汉室。从刘秀略定河北。后为前将军,率精兵二万入河东,镇压王匡、成丹所率绿林军。东汉建,拜大司徒,封酂侯。兵出关西,收编农民起义军余部,众号百万。建武三年(27),为赤眉军所败,仅余二十四骑逃免。光武帝统一全国,定封为高密侯。终官太傅。 (参考图213)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