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综合农业区划的原则与分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综合农业区划的原则与分区

(一)综合农业区划的原则与分区

1978年后,云南省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农业区划工作的经验,结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划分省级综合农业区划时,主要考虑了五条原则:
(1)区划必须有明确的生产观点。从国民经济需要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出发,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为合理布局农、林、牧、渔各业,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2)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立足长远,主要为近期农业发展规划服务。
(3)按照全省各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发展方向和途径的相似性,相互间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进行区划。
(4)综合农业区划(七块)和农业类型(三层、六类)划分相结合,反映云南省农业生产区域性强、垂直变化明显的特点。
(5)综合农业区划的划分,应考虑一定行政区的完整性,以便综合研究和部署农业生产。本区划一般不打破县界。
按照上述原则,将全省分为七大综合农业区,即:
❶滇中高原湖盆粮、烟、油、经济林区;
❷滇西中山盆地粮、蔗、烟、林、牧区;
❸滇东南岩溶丘原粮、蔗、林、牧区;
❹滇西南中山宽谷茶、紫胶、蔗、林、牧区;
❺南部边缘中低山宽谷盆地热林、热作、蔗、茶区;
❻滇东北山原牧、经济林、旱粮、油、烟区;
❼滇西北高山峡谷林、牧、药材区。

☚ 三、综合农业区划   (二)农业分区 ☛

(一)综合农业区划的原则与分区

(一)综合农业区划的原则与分区

河南省幅员比较广阔,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和历史发展过程不同,农业生产存在着明显而复杂的地区差异。秦岭淮河线以南和以北,属于两大不同类型的农业区;西部山地和东部平原,农业的类型也大不相同。就是在一个较小的地域范围内,例如伏牛山的南部和北部,沙颍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以北的黄卫平原,农业生产的条件和特点,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农业地域分异规律,乃是划分农业区的基本依据。综合农业区的划分,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河南省在划分省级综合农业区划时,主要考虑了四条原则:
(1) 农业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任何农业生产总是在一定地域内和一定历史阶段上形成的,它与自然、经济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自然条件方面,着重分析地貌、土壤、热量、水分等,在经济条件方面,着重分析水利、劳畜力、农业技术装备、生产技术水平、运输条件和区内外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等。
(2) 农业生产特征和存在问题的类似性。生产特征主要是指农业部门结构及其主导部门,农业生产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以及农业经营方式等。存在问题主要考虑生产条件、生产结构、生产布局、技术改造等方面。
(3) 农业发展方向和重大措施的共同性。在地区连片的范围内,对农业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利用改造,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化化方向,重大技术改造措施以及增产途径等,大都基本相同。
(4) 尽可能保持一定行政区界的完整性。为了如实地反映农业区内的共同性和区际的差异性,全省各地普遍按照公社界线划分一、二级农业区界。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便于农业领导部门和计划部门布局和规划农业生产,也便于应用有关农业统计资料,进行综合研究。
按照上述四条原则,采用区别差异性,归纳共同性和求大同存小异的办法,把全省划分为7个一级农业区和20个二级农业区,即:
Ⅰ 太行山及山前平原农、林区
Ⅰ1.太行山林、牧区
Ⅰ2.太行山前平原粮、棉区
Ⅱ 豫东北平原农、林间作区
Ⅱ1.卫河东部粮、油、枣区
Ⅱ2.临黄洼地稻、麦、水产区
Ⅱ3.贾鲁河上游花生、大枣区
Ⅱ4.贾、惠河下游粮、棉、泡桐区
Ⅲ 淮北、豫中平原农业区
Ⅲ1.许、襄、烟、粮区
Ⅲ2.沙北粮、棉区
Ⅲ3.洪、汝河下游粮、油区
Ⅳ 淮南水稻、林、牧、渔区
Ⅳ1.山地丘陵林、牧区
Ⅳ2.垄岗平原稻、麦、水产区
Ⅴ 南阳盆地农业区
Ⅴ1.盆东粮、牧区
Ⅴ2.盆中粮、棉、油区
Ⅴ3.盆西粮、烟区
Ⅵ 伏牛山林、牧区
Ⅵ1.伏南经济林、牧、柞蚕区
Ⅵ2.伏北水源用材林、牧区
Ⅶ 豫西黄土丘陵农、林、牧区
Ⅶ1.灵、陕黄土塬粮、棉、果区
Ⅶ2.渑、新红土丘陵杂粮、林、牧区
Ⅶ3.伊、洛河谷粮作区
Ⅶ4.巩、登、密浅山丘陵林、牧、杂粮区

☚ 四、综合农业区划   (二)农业分区 ☛
000035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