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盨 盨青铜制食器。用以盛粮食。形为长圆或长方,有两耳,圈足或四足,盖与底仿佛,故仰置时亦可盛食物。纹饰多为窃曲纹、波浪纹、重环纹等,风格朴实。西周中期后开始出现。 ☚ 敦 簋 ☛ 盨“𪿂”的繁体字。 上一条: 𪿂 下一条: 绪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炊食部 > 飯器 > 盨 盨 xū 盛稻粱麥稷的食器,其名據出土器物銘文而定,銘文自稱“須”或“盨”。宋以來將此類器物稱為簋,稱簋為敦,近代考古學始將盨别立一類。形制近似簋,從簋變化而來,多橢圓,兩旁有獸耳或附耳,下有圈足或四足,上有蓋,蓋上有四足,或為矩形,或作圈形。出現較晚,《三禮》未有記述。從今傳世青銅器物判斷,盨通行於西周後期,青秋時期便少見。傳世器物較多,銘文有長達百餘字者,如與克鼎同時出土之克盨。《說文·皿部》:“盨,櫝盨也,負戴器也。”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禮尚部 > 食具 > 盨 盨 xǔ 西周時代青銅器。字或作“須”。其形,多爲橢圓,兩旁有獸耳;圈足或四足;有蓋,蓋上四足。用以盛食物。《說文·皿部》:“盨,㯯盨,負戴器也。”自宋代以來,多稱此類器爲簋,而稱簋爲敦。容庚《商周禮樂器考略》始確定敦之爲簋,而增設盨之器名。盨一類器,是自簋變化而來,故或直稱爲簋者,亦或稱爲盨簋者。此器只通行於西周後期,至春秋時代已絶迹。 盨xuB153 盛食具 盛食具盘 碟 杯 盂 锅碗盆瓢 另见:食具 ☚ 竹盛器 箱子 ☛ 盨食器。青铜制。椭圆形,有盖可倒置,座上两耳,圈足或四足。西周中期出现,春秋仍用。 盨xǔ[书](古代盛食物的铜制器皿) an ancient copper vessel 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