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工作者素质的讨论
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在80年代引起新闻界的讨论,归纳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主要有如下几种:一种是:“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1986年8月《全国省报总编辑座谈会纪要》)另一种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修养、知识修养和业务修养。”(《农民新闻函授学校讲义》1985年第3期)第三种是:李普在《我谈记者修养》(《新闻记者》1985年第7期)一文中列为德、识、学、才四条。他说:“我把这四个字这么排列,是有点儿考虑的。在我看来,德是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识;再次是学和才。”
关于怎样提高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素质的问题,主要有下列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着眼于全面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如李普在《我谈记者修养》一文中认为,第一,最要紧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第二,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这是目前提高我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捷径和窍门,也可以说是关键,是成功的必由之路;第三,见多识广。一方面是读书,另一方面是多见人;第四,深入调查研究。第二种意见是:着眼于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思想和作风素质。如穆青在《把握大局,改进作风,当好党的喉舌》(《新闻业务》1986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当前摆在新闻队伍面前的危险主要有两个:一个危险是在社会上一部人中间出现的自由化思想对新闻队伍的冲击,第二个危险是“拜金主义”,就是一切向钱看。这是摆在我们新闻队伍面前的一个更带普遍性的问题。针对这两个危险,我们一定要加强党性教育和思想教育,锻炼好作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还有人认为,对于党的喉舌这样的根本原则,由于一个时期很少讲,有些老同志在观念上淡薄了,大量年轻同志没有受过这方面的基本教育,不大了解。少数同志受西方“新闻独立”、“新闻自由”的影响,有的还把“新闻自由”概括为办报自由、采访自由、发表自由,觉得当党的喉舌受束缚,不自由。这就要统一思想,结合现实和传统,认清新闻事业的性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区别。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金钱交易关系对新闻界的影响和侵袭,如果不注意,就会腐蚀新闻队伍,更谈不上培养名记者了。
在讨论中,少数人主张,无产阶级新闻记者,应当具备六个素质:正义感;自信心;使命感;好奇心;平民感;文才。类似这样的主张,还有四种能力之说:捕捉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概括事物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个别人还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工作的职能愈加增强和复杂,因此,对新闻记者的素质的认识,必须有新的观念。记者的素质应该分为三类:基本素质、特殊素质、时代素质。对这三类素质的要求是:巩固提高基本素质,侧重精通特殊素质,及时增加时代素质;基本素质人人都应具备,时代素质个个不能忽视,特殊素质可以各具所需。这些主张和看法,多数人认为,只是注意了各种社会制度下所有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素质的共性,忽略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所必备的思想、政治、作风、道德素质这种个性,是不全面的,缺乏科学性的,值得研究和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