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本世纪20年代末,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茅盾之间的争论。1928年到1929年间,创造社和太阳社大力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他们在理论上和行动上也有一些片面和错误的地方:(一)他们中有的人错误地分析了当时形势,不承认当时的革命处于低潮。与此相联系,他们对“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对“五四”以来的文艺创作,包括鲁迅的创作,作出了错误的评价。(二)在文艺上思想上散布了一些片面的论断,过于强调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浪漫主义,忽视了面对现实的战斗。(三)他们当中有人对鲁迅作出了不应有的贬斥。他们称鲁迅是“趣味文学”的“老人”,“有闲阶级”“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看社会人生,“追怀没落的封建”情绪,是“人道主义者”,“时代落伍者”等等。鲁迅于1928年3、4月先后发表了《“醉眼”中的朦胧》、《文艺与革命》等多篇文章,对他们的片面主张和错误意见进行了批评。接着,从1928年4月到8月,创造社和太阳社主要成员又纷纷著文对鲁迅进行“笔尖的围剿”。其中署名杜荃(郭沫若)的《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一文,给鲁迅加以“封建余孽”、“二重反革命”等大帽子,使论争愈演愈烈。论战后期即1928年底和1929年上半年,创造社、太阳社还和茅盾进行了论争。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两文中,对无产阶级文学倡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批评,引起了创造社、太阳社的反批评。双方的论争是对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茅盾的争论,后来因为发现了共同的敌人——新月派而终止下来。这次论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双方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介绍,推动了革命文学的发展。 ☚ 朱熹、陆九渊之争 关于“合二而一”的论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