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传播规律的讨论
到底什么是新闻传播规律?有哪些规律?我国新闻界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讨。主要观点有两种:第一种观点是:“新闻规律”应称新闻传播规律。它包括新闻规律、新闻工作规律;可分为“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前者是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中的“同一的东西”,后者是只存在于人类某个历史阶段中的“同一的东西。”(何光先:《现代新闻学》,云南教育出版社)第二种观点是:主张从“狭义”和“广义”上来区分。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新闻传播规律,即通常所说的新闻报道规律;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整个新闻工作规律,包括新闻传播规律,新闻采访规律,新闻写作规律,新闻编排规律,新闻文体发展规律,新闻事业发展规律,新闻价值规律,新闻人才规律,等等。其中又可分为总的规律(即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新闻传播规律、新闻采访规律、新闻写作规律等)(徐培汀:《试论新闻规律》,载《新闻知识》1986年第7期)
关于“新闻普遍规律”的具体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解释由复旦大学原新闻系主任王中教授归纳为六条:(一)人类相互依存、制约程度越大、发展变化越迅速,人类对新闻的需要则愈迫切。(二)言论是通过事实的分析来起作用的。新闻事业之所以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是因为社会需要新闻,因此各种不同的党派才可能把自己的观点和政治目的通过报纸传播给读者。(三)报纸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宣传品,是向着综合方向发展的,是各种报纸互相吸收长处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报纸内容丰富。因此,只有精简文字,才能包罗各种东西,才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四)现代报纸的沿革是不断寻求对读者阅读方便,节约精力,醒目,有吸引力的方向改进;不断寻求和发掘读者的需要与兴趣而改进。(五)现代新闻事业向着追求时效性而改革。(六)报纸要随着各种出版物对读者的影响来改进。(梁致政:《漫谈新闻规律与新闻改革》,载吉林《新闻研究》1987年第2期)第二种解释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甘惜分把“新闻普遍规律”归纳简化为七条:(一)舆论机关;(二)政治倾向;(三)依靠群众;(四)事实说话;(五)实际出发;(六)经济决定;(七)迅速广泛。(甘惜分:《关于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问题》载《新闻学论集》第二辑)第三种解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学术委员何光先提出的,俗称的“新闻规律”,总称应叫新闻传播规律。它包括新闻规律、新闻工作(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文体)规律、新闻事业规律。这些规律又各有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之分。在这个意义上他把新闻普遍规律归纳为七条:(一)新闻是客观事实的传播;(二)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三)新闻反映社会最新的事态;(四)新闻反映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五)新闻是社会公正的舆论;(六)新闻以最广泛的社会活动为反映对象;(七)新闻具有自身的价值法则。(何光先:《现代新闻学》,云南教育出版社)《辽宁日报》总编辑赵阜认为,新闻作为一种时代艺术,有四条规律和十五个“杠杆”或“机制”。即:有限字数,无限意境;事实说话,政论章节;客观报道,主观倾向;抢中有压,压中有抢。十五个“杠杆”或“机制”是:通联——采访——编辑——审核——评论——典型——综合——时机——分寸——褒贬——真实——时间——知识——趣味——地方。(《新闻知识》1986年第7期)
此外,还有两种关于社会主义基本新闻规律的提法:一种是将斯大林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引伸到社会主义基本新闻规律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新闻采集、制作、传播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需要。(魏景文:《社会主义基本新闻规律》,载四川《新闻业务》第18期)另一种将社会主义基本新闻规律解释为:以日益进步的传播手段,最迅速最广泛地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向社会传播,反映现实,沟通情况,表彰先进,批判错误,表达舆论,引导舆论,以完成它担负的社会政治任务和满足广大群众表达意见,交流思想和认识,适应、改造世界的需要。(何光先,卢惠民、张宗厚:《新闻学初探》。人民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