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渗漏型水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渗漏型水臌

渗漏型水臌

本病系由于某一脏腑慢性病灶积水溃散于周身而形成的一种水肿病。根据发病原因及发病部位,可分为脏性渗漏型水臌、腑性渗漏型水臌和痞性渗漏型水臌等三种。
脏性渗漏型水臌 又有肝漏、脾漏和肺漏之分。如这些脏器存在慢性病灶,则为发生本病的直接原因。因在精华与糟粕分解吸收过程中,精华不能生化为正精,反使恶血与黄水激增,充斥于患病脏器内,并向外渗漏,随借赫依之催动,散布于周身,形成具有各该脏器特点的渗漏型水臌。脏性水臌属热性,但由于发病脏器,内因外缘及病者的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可与“六基症”之任何一症合并为患。如肝水臌易与血、希拉合并,脾、肺水臌则易与巴达干、血合并为病。症状表现:肝渗漏型水臌,从右上腹部开始肿胀,逐渐波及全腹,腹部膨大,脐周围血脉呈网状暴突,而四肢干瘦,脉象紧,尿色赤,最后转化为胭脂色;脾渗漏型水臌,则从左上腹部开始肿胀,脾周围积水,脾坚硬如石,胃胀肠鸣,消化力显著减退;肺渗漏型水臌,从颜面及下肢开始浮肿,但以下肢浮肿为重,咳嗽频作,多痰,心、肺皆颤,口干渴,烦躁,目微黄,面容憔悴而发紫,进食后胃腹胀满不适,脉象紧,尿赤而量少等呈现出血与希拉亢盛或巴达干与血亢盛之症状。
腑性渗漏型水臌 由于胃或大肠的慢性病加重,胃火衰竭,精华不能被吸收,导致巴达干粘液激增,阻塞精华之通道,从而混浊之精华长久停留在胃内,终使胃、大肠之火尽失,犹如冷水注满泥缸,既出汗又外漏,即形成胃渗漏型水臌。腑性渗漏型水臌属寒性,但亦可与 “六基症”之任何一症合并为患。如胃水臌易与巴达干台并,大肠水臌易与赫依合并为病。本病表现为腹胀肠鸣,食欲不振,消化减弱,当饱食或受寒后,腹部如患痧症般绞痛,如病在胃部,胃部膨胀尤甚,如在大肠则大肠肿胀特甚。
痞性渗漏型水臌 此症分为脉痞性水臌、血痞性水臌和水痞性水臌三种。病因即肝、脾、膈及小肠等脏腑的脉痞和肝、脾、胃、大肠及子宫等脏腑的血痞以及肺、心、肝和小肠、大肠等之侧旁所生的胸腹腔水痞恶化时,导致精华不消化,恶血和混浊的黄水大量增积,逐渐外溢,即形成各该部位的渗漏型水臌。肝、膈、小肠等之脉痞与血痞渗漏型水臌,易与血、希拉合并,脾脉痞与血痞及胃血痞渗漏型水臌则易与血和巴达干合并,大肠及子宫血痞渗漏型水臌则易与血和赫依合并为患;水痞渗漏型水臌,虽然大多属于巴达干热偏盛,但心和大肠水痞渗漏型水臌,可与赫依合并,肝和肺水痞渗漏型水臌,可与血合并,小肠水痞渗漏型水臌可与希拉合并为患。本病表现,初期因水液渗漏缓慢,故不显,晚期则脉口开口后,渗漏加快,积水和矢气逆行,小便量少,肿势随之加重,弥漫全身,而以原发部位为甚。其中血痞性和脉痞性水臌,多表现血、希拉亢盛症状,而水痞性水臌则巴达干热偏盛症状较为明显。
本病的治疗及饮食起居护理,均参见“瘀积型水臌”条,但用药及外治却各异,可根据其属性随症施治。如热盛者,宜用平热转寒药,寒盛则宜用扶热通脉药; 然后针对渗漏原因及发病部位,酌情服用脉泻剂或泻剂或施以燥湿疗法,以利消肿。
对脏性渗漏型水臌的肝漏、脾漏和肺漏三型,除分别按每个脏器的具体病情对症施治外,也可用消肿党参六味散(党参30g,白云香7.5g,香青兰15g,红花7.5g,碱末3g,水苦荬15g共研细末)煎于萝卜汤中温服,能排水邪;然后投高特米十六味散和海金砂八味散,引用马奶或驼奶交替送服。如仍有余热,可取各该脏器相应之穴位微量放血。
对腑性渗漏型水臌,宜以扶胃火,利水消肿为治则。可投加减大蒜散或党参六味散泻剂,以排水邪,次给当玛楚仁散或芫荽子八味散,引用马奶或驼奶交替服用,则有利水燥湿之功,继用灰剂,以善其后。同时可取“封水三穴”(脊椎第一、八、十三节)和胃、大肠总穴,施以艾灸或热针。
痞性渗漏型水臌,则以治疗原发痞病为主,同时采取利水消肿之法治之。如酌情应用砂五味散、效灵泻水剂、加减巴豆泻水剂等利水消肿药物。待积水消到一定程度时,可投水晶十五味散和铁屑十五味散,引用马奶或驼奶送服。对以上三种渗漏型水臌之晚期,可投黑冰片五味散(白色日德玛6g、黑冰片、肉豆蔻、丁香、苦参各3g,共研细末),每次5g煮于马奶中服用,以断绝水源,补益正精。饮食起居护理参见“瘀积型水臌”条。

☚ 扩散型水臌   中毒型水臌 ☛
000218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1: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