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风户活动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后, 农村出现了劳动的分散性、经营的多样性、思想的开放性等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农民已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单纯的生产者, 而是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追求自身利益, 集体观念有所淡薄, 并出现了赌博、迷信等一些不良行为。奉贤县光明乡首创“新风户” 活动, 他们依靠群众进行自我教育, 来改变社会风气中的不良现象, 收到了扶正祛邪的效果。市农委总结推广这一典型, 在全郊区广泛开展 “新风户” 教育活动。
(1) 讨论标准, 积极引导。新风户的标准是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制订的, 大多数农户努力一下就可达标, 因而能唤起千家万户主动参与的热情。其内容, 开始时是以移风易俗为主, 大都包括“没有赌博, 没有封建迷信活动, 没有大操大办婚丧嫁娶, 没有虐待老人, 没有夫妻、邻里纠纷, 没有违反计划生育” 等若干个 “没有”。以后随着农村情况的变化, 有些农民富裕起来后, 翻造新房多占宅基地; 有的农民只考虑个人利益, 忽视国家利益, 交售农产品不按定购合同办事或以次充好等。大多数乡村, 都针对这些新问题,及时修订、补充标准。
新风户的标准,经群众讨论确定后,即广为宣传,积极引导,进行什么是是、什么是非的思想教育,启发引导多数农户按新风户要求移风易俗,以新风户标准作为行为准则。
(2)厂村配合,自报公议。在新风户标准思想教育基础上展开评议。每个家庭对照标准,自认为符合新风户条件的,均可自行申报,然后由群众评议,村移风易俗理事会审核通过。鉴于农村相当多家庭的“当家人”都在乡村企业工作,因而,对在厂职工是否符合新风户标准的情况,由厂领导与村理事会及时交流,对符合标准的,厂里予以推荐,对不符合的,厂村配合,共同做转化工作。
(3)张榜公布,上门挂牌。村移风易俗理事会根据自报公议的结果,核定新风户名单,张榜公布。然后,由村移风易俗理事会将新风户标牌送到各家,挂在门上。
(4)定期复评,建立挂摘标牌制度。一般是村每季度组织评议一次,乡每半年检查一次。乡、村两级都建立新风户活动册,记载新风户名单和未被评上新风户的家庭及其原因。活动册一式几份,分别存留于乡及其所属派出所和本村的一些企业,以便多方配合,齐抓共管这项工作。各条战线结合本职工作,发现农户有违反新风户标准的,也及时开具通知单交所属村。有些乡,每个村都配备了一名新风管理员,具体负责对农户的教育、情况的了解、新风户标牌的及时挂摘等工作。
(5)与物质利益适当挂钩。有些乡在乡村企业设“新风户奖”,企业在全年职工工资总额中提留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基金。干部、职工的家庭全年均为“新风户”的,享受全部“新风户奖”,否则不奖或扣奖。
为了保证新风户活动的持续开展,从县到乡到村,都把这项工作列入对干部的考核内容。在基层,列为农村党支部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党员的目标责任制。农村基层党组织规定了党员负责联系群众的责任区,即党员管区,新风户活动落到党员身上,要求每个党员负责,做好对村民的了解和教育工作。
新风户活动的形式,也被其他行业所运用。教育部门借鉴新风户活动的经验,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合格”活动。不少乡村企业也开展“新风职工”、“新风班组”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