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方病防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地方病防治

地方病防治

地方病指局限在某些地方发生的疾病,中国有7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防治的有鼠疫、布氏杆菌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氟中毒等七种。地方病按其原因可分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和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三类。一些原因不明的地方病,如克山病、大骨节病,一旦查清病因,也将归入上述三类中。
地方病的病因是单一的。病因作用于人体的途径是简单的,多数也是单一的。任何地方病的发生,皆与病区中某个因素有密切联系,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地方性。地方病常因病区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呈现比较明显的年度、季节的多发,即所谓的“波浪性”。地方病主要发生在广大农村、山区和牧区等偏僻地带。在经济发展,文化提高,生活改善之后,有些地方病可能“自然地”减少。但是,地方病作为历史现象,不会轻易消失,只要它所依存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生活方式还存在,就仍有发生的可能。如鼠疫,只要自然疫源地还存在,人间鼠疫就可能发生。所以防治地方病一定要常备不懈、坚持到底。
地方病流行概况 解放前,地方病处于无控制状态,很少防治措施,也没有可靠的统计数字。新中国建立后,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人间鼠疫已被控制,布氏杆菌病的大规模流行已终止,克山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下降,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最后成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病区内,地方病常呈灶状分布。如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在重病村几乎人人患病,对病区人民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影响极大。
地方病防治组织 新中国建立后,防治地方病列为国家卫生工作的重点。1949年即在病区建立防治科研机构,针对鼠疫、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开展了防治工作。1960年中共中央成立北方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1981年改称为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面向全国。领导小组办公室兼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职能,负责防治地方病的日常工作。地方病流行的省、市、自治区及自治州、县、旗均设有相应的领导小组及防治地方病办公室。地方病防治工作,卫生部门必须与农业、牧业、水利、化工、供销、粮食等部门配合行动、方可奏效。防治地方病专业机构包括省的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或省卫生防疫站的地方病科,市、县、旗卫生防疫站的地方病防治科、组,各乡、镇(社)卫生院设卫生防疫医生。最基层的是村(队)卫生室,赤脚医生及不脱产卫生员。各级专业机构结合基层组织构成地方病防治网。
地方病防治措施 单就技术而言,防治病因清楚的地方病并不困难,只要排除病因或者切断病因作用于人体的途径,即可控制疾病的发生。对鼠疫、布氏杆菌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已经积累了成熟的防治经验,措施落实定能收到效果。但是地方病分布广、病人多,开展防治必须有大量经费、人力、物力和各种专业机构。对原因未明的克山病,大骨节病尚无特效防治措施,需要深入研究。防治地方病的必要条件是:
❶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防治地方病领导机构与专业队伍,落实各项规划。
❷由国家用行政手段推行科学的简易可行的防治措施,如普及加碘食盐,寻找低氟水。
❸加强科研,因地制宜地确定防治地方病的技术措施。
❹用简明、通俗的宣传手段,把地方病知识和有效的防治方法交给群众,动员他们主动地参加防治。
❺发展经济,普及文化,提高病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防治角度要求,有关地方病防治的主要技术内容,见附表。
地方病防治统计 分以下几点。
(1) 地方病(某病)患病率:


受检人数指当地居民,不包括居住不满半年的外来人员。地方病检出人数指当地发病的人数,不包括居住未满半年的病人,以及确知在外地发病的人员。
(2)地方病(某病)发病率:


前次检查无病者数,包括前次检查时无病者和居住满半年的外来健康者。新发病人数系指上述人口中新发病总数。
(3) 地方病(某病)恶化率:


前次检查病人数,包括至今尚存病人数加期内因本病死亡人数的半数,加期内外迁患者的半数,加期内地方病患者因其它疾病死亡者的半数。式中分子不包括因其它疾病死亡的地方病患者。
(4) 地方病(某病)“自然”好转率:


中国主要地方病防治技术内容概要


各种地方病还有其特殊需要的指标,如克山病心界扩大者检出率,大骨节病手部X线干骺端改变检出率等等。
☚ 寄生虫病防治   结核病防治 ☛
000141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