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1956年3月, 创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60年1月, 扩建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文化大革命”前期, 科研机构瘫痪, 大部分干部下放劳动。1968年将省农业科学院改为省农业科学实验所。1972年11月, 恢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到1990年, 辖24个研究所、站、室。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1956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设育种系。1960所改为粮食作物研究室。1963年改为作物栽培育种研究所。1965年改为作物育种研究所。所址在哈尔滨市。主要从事玉米、高粱、谷子、小麦、糜子等粮食作物的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同时开展种子技术咨询服务, 为商品生产提供信息、手段和方法。所内设小麦常规育种、小麦辐射育种、杂粮育种、谷子育种、高粱育种、品质分析、农作物资源创造、小麦栽培研究室, 品种资源库, 原种繁殖场等。有职工82人,其中科技人员47人。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1956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设耕作栽培系。1960年改称综合丰产研究室。1962年撤销。1965年恢复称耕作栽培研究室。1975年改为耕作栽培研究所。所址在哈尔滨市。主要从事农作物低温冷害、大田作物耕作栽培、水稻育种与栽培, 农机具设计与开发的研究工作。所内设耕作栽培、生态生理、水稻育种、水稻栽培、气候等5个研究室。职工68个, 其中科技人员51人。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1975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综合丰产研究室和大豆育种室的基础上, 建立大豆研究所。所址在哈尔滨市。主要从事大豆育种、高产栽培技术、营养施肥、遗传、生理和大豆产品加工研究。所内设大豆育种、大豆栽培、大豆资源等7个研究室。有职工68人, 其中科技人员45人。
4.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1956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设土壤肥料系。1960年改为土壤肥料研究所。所址在哈尔滨市。主要科研任务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生态平衡, 实施土壤调查和区划, 开发肥料新品种, 改进农作物施肥技术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所内设土壤、有机肥、化肥、微生物和分析研究室。有职工41人, 其中科技人员26人。
5.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956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研究所内设植保系。1960年改为植物保护研究所。所址在哈尔滨市。主要从事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所内设植物病理、农业昆虫、农田杂草、农药应用研究室及微机应用组。有职工46人, 其中科技人员32人。
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1959年9月, 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内建立生物物理研究室。1969年并入作物育种所。1974年2月, 重新组建原子能利用研究室。1981年6月, 扩建为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所址在哈尔滨市。主要从事小麦、玉米、大豆的辐射育种, 诱变技术和遗传理论的研究。同时开展辐射、食品保鲜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研究。所内设玉米辐射、遗传育种、同位素示踪、辐照技术、玉米高产遗传育种、玉米抗病遗传育种室和综合技术开发部。有职工50人, 其中科技人员36人。
7.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农业遥感分中心。1984年3月, 经国家科委批准建立, 是全国3个农业遥感中心之一。地址在哈尔滨市。主要研究与应用国内外迅速发展的先进遥感技术, 负责本地区的土地利用评价、农业资源调查, 主要农作物长势监测及产量预报和各种农业灾害预报技术的研究, 为粮食高产稳产及农牧渔业全面发展, 迅速准确地提供农业信息和数据, 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依据。遥感中心设农业资源调查研究室, 作物估产及灾害预测预报研究室。有技术人员10人。
8.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981年6月, 在1956年成立的科学技术情报研究室的基础上扩建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址在哈尔滨市。主要负责国内外农业科技图书、资料的搜集、加工、使用, 编辑出版农业期刊, 研究国内外科技情报信息,进行农业科技宏观调研, 为全省农业科学研究和生产服务。所内设图书资料、翻译信息、情报研究和编辑部。职工28人, 其中科技人员22人。
9.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种禽研究室。1986年建立, 地址在哈尔滨市。主要从事家禽孵化, 饲养技术及饲料配方和营养学方面的研究。职工8人, 其中技术人员5人。
1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室。1979年在哈尔滨市建立。主要对农作物品种资源进行广泛搜集, 妥善保管, 深入研究, 充分利用和积极创新。内设谷类研究组、豆类研究组、品种资源库。职工18人, 其中技术人员15人。
1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实验技术中心。1988年3月成立。地址在哈尔滨市。主要任务是为科研、生产承担植物、土壤、养分测定, 各种肥料的定量定性分析, 各种农作物种子及制品的营养成分测试, 应用电镜进行植物、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及拍片, 马铃薯脱毒鉴定, 仪器维修及零部件加工。内设农化分析、谷化分析、电镜及仪器修理研究室。职工21人。
1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创立于1956年3月, 初称哈尔滨园艺试验站, 1960年扩建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主要从事蔬菜、果树、瓜类、花卉的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产品贮藏、保鲜、运输、加工、综合利用的研究。所内设白菜、黄瓜、茄子、青椒、庭院经济、梨、葡萄、生物技术、西瓜、甜瓜、番茄、花卉研究室, 园艺开发公司, 蔬菜种子、果树、苗木经营部,特种蔬菜及国外开发部等。职工224人, 其中科技人员93个。
1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该所前身是1964年在呼兰县康金镇组建的黑龙江农业科学综合实验研究中心, 几经变化, 于1981年1月,改称经济作物研究所。主要从事亚麻、向日葵、油菜等经济作物的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所内设亚麻育种、亚麻栽培、向日葵育种、油菜研究室, 综合化验室和实验农场。职工87人, 其中科技人员40人。
14.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1960年在克山农业试验站基础上, 建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所址在克山县。主要研究马铃薯抗病、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评价, 实生种子及杂种优势利用, 亲本筛选及创新, 以及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所内设遗传育种、品种资源、病毒及脱毒技术、病毒检测、良种繁育及成果推广研究室。职工118人, 其中科技人员44人。
15.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前身是1934年建立的克山农事试验场, 经几次易名, 于1989年3月, 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同意, 改称小麦研究所。地址在克山县。主要从事小麦、大豆、玉米为主的育种、栽培、植物保护和土肥等专业科学研究。所内设小麦育种、小麦杂优、小麦品种资源利用、大豆育种、玉米、栽培、植保、土肥研究室和试验农场。职工217人, 其中科技人员47人。
1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水稻研究所。1948年在佳木斯农事试验场建立水稻组。几经改称, 于1978年12月, 改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水稻研究所。地址在佳木斯市。主要从事水稻育种、栽培、土壤肥料、病害防治, 以及培养优质米开发等研究。所内设育种第一研究室、育种第二研究室、栽培研究室和试验农场。职工83人。
17.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1959年在绥棱果树试验站的基础上, 建立松花江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63年改称绥化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78年划归省农业科学院领导, 改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地址在绥化市。主要承担大豆、玉米的应用开发研究, 培育黑龙江第二、三积温带作物新品种及耕作栽培技术的研究。所内设作物育种、栽培、植物保护、土肥研究室, 综合化验室及试验农场。职工120人, 其中科技人员54人。
18.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嫩江农业科学研究所。1958年10月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全合台建所。主要承担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地区固沙、低产土壤改良利用和作物 (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糜子、水稻、小杂粮)新品种选育, 高产栽培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及绿肥、化肥的应用研究。所内设作物栽培、作物育种、玉米育种、土壤肥料、植保、水稻研究室, 综合化验室和青年农场。职工160人, 其中科技人员74人。
19.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1958年1月, 在牡丹江市温春建立牡丹江专区农业试验站。1962年改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任务以水稻、浆果、养蜂为重点, 开展白浆土改良利用, 高淀粉白玉米新品种选育及植保、肥料等方面的研究, 为开发黑龙江省东部丘陵半山区农业服务。所内设水稻、玉米育种、栽培、植保、土肥、果树一室、果树二室、养蜂、蔬菜9个研究室和实验农场。职工183人, 其中科研人员102人。
2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业科学研究所。1948年8月, 在东北陷时期建立的佳木斯农事试验场旧址, 组建合江省佳木斯农事试验场。几经易名, 于1962年改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所址在佳木斯市东风区。主要从事大豆和玉米研究, 并为三江平原低温冷害地区农业生产服务。所内设大豆、玉米、植保、土肥、耕作栽培、开发、综合化验、推广研究室。职工160人, 其中科技人员74人。
2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业科学研究所。1950年建立黑河专署试验农场。1962年改为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业科学研究所。地址在黑河市西郊。主要选育大豆、大麦、水稻作物新品种, 引进、开发麦、豆、稻作物高产栽培新技术, 以及蔬菜、果树、牧草、食用菌等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所内设育种、耕作栽培、土肥、植保、园艺研究室, 水稻试验站, 综合化验室, 实验农场和食用菌厂。职工165人, 其中科技人员70人。
2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棱浆果研究所。1948年建立黑龙江省绥棱果树试验场。1957年5月, 将试验场改称试验站。几经更名, 于 1986年4月,改称省农业科学院绥棱浆果研究所, 是我国第一个浆果专业研究单位。地址在绥棱县。主要研究适于黑龙江省栽培、抗寒、抗病、丰产、质佳的浆果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野生浆果驯化及利用。所内设第一、二、三、四专业研究室和1个开发研究室。职工79人, 其中科技人员33人。
2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盐碱土利用改良研究所。1955年建立安达农业试验站。隶属关系几经变更, 于1986年12月, 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同意, 改为省农业科学院盐碱土利用改良研究所。地址在安达市。主要从事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 培育优良新品种, 提供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所内设碱土改良、作物育种、果树研究室, 化验室和试验农场。职工48人,其中科研人员17人。
24.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试验站。1970年在五常县建立松花江地区水稻综合试验站。1978年改为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试验站。主要从事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积温带水稻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旱育稀植、节水种稻)研究, 以及西培盐碱土开发种稻的研究。站内设水稻常规育种、杂交优势利用、栽培及开发3个研究室。职工35人, 其中科研人员15人。

☚ 二、省直属科研机构   (二)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
0000787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