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黄河流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黄河流域 (一)黄河流域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它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 黄河在青海省流经1地、4州、 16个县, 支流还流经1市、2州、 14个县 (市), 干支流流域面积15.27万平方公里,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7.54万平方公里, 占流域面积的51.08%。 1946—1979年,平均每年向黄河下游输送沙量6 469万吨。 区内水蚀轻度侵蚀分布于龙羊峡以东黄土土石山区和高地草原区; 轻度至极强度侵蚀, 分布于省内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第四副区。 因海拔、地形、植被等不一, 轻度流失, 分布于地势平坦的河谷川台区; 中度以上流失,分布于民和、 乐都、 平安、 互助、 湟中、 循化、 化隆、尖扎、贵德9县的浅山地区。这里坡陡沟深, 沟壑纵横, 植被稀少, 年土壤侵蚀模数5 000~8 000吨/平方公里; 强度和极强度水蚀面积占浅山流失面积1.245万平方公里的43%。 水土流失形式以面蚀为主,兼有沟蚀。 面蚀主要发生在浅山、脑山的坡耕地和荒坡上, 以浅山坡耕地面蚀和细沟冲刷尤为严重。每公顷年流失表土30~60吨, 每年流失坡耕地的厚度2~4毫米。水土流失严重的湟水、 黄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两岸一些山坡表土已流失殆尽, 黄土母质或红土母质裸露, 并伴有崩塌、滑坡、 泻溜、 泥石流的沟蚀。农业区典型泥石流沟有: 民和县普巴沟、 乐都县引胜沟、虎狼沟、 湟中县曹家沟等50余条。 龙羊峡以上流域地区主要是风蚀, 一片分布于黄河源区玛多县, 沙丘类型为波状、垄状, 沙漠化面积7.296万公顷, 其中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分别占64.5%、35.9%; 另一片分布于共和盆地, 沙漠化面积22.46万公顷, 其中流动沙丘面积占69.29%, 龙羊峡库区沿岸流动沙地分布于谷浴寺至拉干峡的库区北沿, 风沙线长50公里, 西南片为黄河南岸贵南县木格滩,随主风向伸至黄沙头, 风沙线长15公里, 年入龙羊峡水库风沙量141万吨。 进入90年代, 由于青海省黄河上游连续干旱少雨, 加之部分草场因人为活动影响, 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黄河水源明显减少。据唐乃亥水文站资料统计, 在1956—1990年35年中,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为673立方米/秒, 而1988—1996年9年的平均流量降到516.8立方米/秒, 减少23.2%。1997年第一季度河源区来水量比严重枯水年1996年还少14.3亿立方米, 造成下游断流和水荒, 严重影响到全流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 二、水土流失及分布特征 (二)长江流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