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马、驴、骡
(1)马。甘肃境内由远古至今曾存在“原马”(三趾马)现代野马和家马。据考古证明,在距今约6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甘肃就已驯养野马。最早在“草原种”马、“沙漠种”马基础上形成了甘肃“周马”“汉马”“唐马”,由“唐马”繁衍至今的当地土种马有两个:
❶岔口驿马,中心产地在天祝县,沿祁连山北麓各县都有分布,约2.4万余匹,头正体壮,善走,属挽乘兼用型;
❷河西马,产于甘南州的玛曲、碌曲、夏河三县,约有10万余匹,兼用偏换型占一半以上,为全国著名地方良种。此外省内还育成了“山丹马”新品种。这是为适应军队在山区实战需要,于50年代初引进顿河马,从1962年开始由山丹马场、甘农大、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采用育成杂交方法培育的,1984年7月通过鉴定验收,命名为“山丹马”。截止1993年底,全省共养马39.56万匹,占大家畜的总数的6.6%。
(2)驴。温驯耐劳,易养易使,1985年甘肃养驴数居全国第三位。到1993年全省饲养量144.86万头,占大家畜部数的24.3%,有些占到1/3或1/2左右。地方良种:
❶凉州驴,中心产区在河西的武威、张掖、酒泉地区,约25万头;
❷庆阳驴,分布在庆阳及邻近各县,由关中驴和当地驴杂交而成,不足3万头,约占产区大家畜总数的40%。
(3)骡。有两类, 一类“马骡”,一类“驴骡”,品种比前者为优,数量以后者为多。截止1993年底,全省共养骡64.12万匹,占大家畜总数的10.9%。甘肃有名的“盐官骡”,产于礼县和西和县。古时盐官设立过马场,明清以来群众有生产骡子的传统经验,至今仍是本省骡马产销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