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峰山之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峰山之战

 1231年五月,窝阔台在官山九十九泉(今内蒙古卓资北)召集诸将会议,商讨侵金方略。决议兵分三路,中军攻河中府,入洛阳;左军进兵济南;右军自凤翔经宝鸡,绕道南宋境,拊汴京(今河南开封)之背。拖雷将右军,破宝鸡后,九月,又破大散关,入宋境。十二月,拖雷军顺汉水而下,由房、均州向上进入金邓州境,直指汴京。金将完颜哈达等率步骑十五万来援。拖雷采取疲劳金军的战术,当金军出攻时,不战而退;金军驻扎时,率师出袭,使其不得休息。时天寒雪深,金军受冻不能举刀,退至钧州(今河南禹县)的三峰山,为蒙古军四围包围,金军大败。1233年,汴京为蒙古军攻下,金哀宗出走蔡州(今河南汝南)。1234年,蔡州被攻破,金亡。

三峰山之战

古灭金的决定性战役。窝阔台汗三年,金正大八年(1231年),拖雷统率的蒙军自禹山败退后,一面留一部分兵力牵制金军主力,一面自将大军分散行进,直趋汴京(今河南开封)。九年正月,金将完颜合达、移刺蒲阿统率骑兵二万、步兵十三万自邓州(治今河南邓县)分数路赶赴汴京救援。行至五朵山(今河南镇平北)与杨沃衍、武仙军会合,师屯顺阳(今河南内乡)。金军北上,不断遭蒙古兵中途邀击。金军渡沙河(今汝河),前往钧州(今河南禹县),行至黄榆店扎营。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奉命赶赴京师,时蒙古中路军赶到,阻挡金军前进,只杨沃衍部夺得一条去路。蒙古军以疲劳战术,不战而退至三峰山(今河南禹县境)的东北和西南,以待金军。金以武仙、高英率兵袭击三峰山西南,以杨沃衍、樊泽率兵袭击三峰山东北。蒙古军再退至三峰山东,又遭张惠、按得木统领的骑兵万余人冲击,继续后退。金军沿途作战,极度疲劳,士卒三日未食,行至三峰山,天又大雪,军士被甲胄僵立雪中,枪槊结冻如椽,不能行进,被蒙古军及河北降军团团围住。金军战无斗志,士气低落。蒙古军以逸待劳,出伏兵夹击,金军大败,溃不成军。杨沃衍、樊泽、张惠三军争路,自相残杀。蒙古军乘势进围,张惠持枪奋战而死,樊泽、高英等将领亦战死于沛林村南,武仙仅率三十骑逃入密县竹林,移刺蒲阿领兵北走,被蒙军擒获,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率残部数百骑逃入钧州,蒙古军入城,合达战死,陈和尚被擒,英勇就义,杨沃衍不受降,自缢殉难,移剌蒲阿不屈被杀。金朝抗蒙主要将领大部分牺牲,金军主力全部崩溃,“自是金不能兵矣”。金之必亡,大局已定。此为蒙金战争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三峰山之战

蒙古灭金战役之一。蒙古窝阔台汗四年(1232), 汗弟拖雷率蒙古军右路绕过金军事重镇潼关,渡渭水、汉水,由唐、邓北趋汴京(今开封)。金将完颜合达、移刺蒲阿等率步骑十五万往援。蒙古军以四万之众避开金军主力,沿途诱击、阻截,采取疲劳金军的战术,金军纵击时,退守;金军盘营时,出扰,迫使金军不得休息。时遇大雪, 金军枪槊结冻如椽,不能举,军士三日不得食,几不能军,遂退钧州(今河南禹县)之三峰山,为蒙古军所围,金军大败,精锐尽丧。翌年,汴京陷,金哀宗走蔡州(今河南汝南)。六年蔡州破,金亡。

三峰山之战

三峰山之战

金与蒙古汗国军队在均州三峰山进行的一次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金国是蒙古汗国南下征服征途上的劲敌。蒙古大汗曾说: “人言耗国家者,实由寇敌。今金未殄,实我敌也” ( 《元史·睿宗传》)。为了除掉金的阻碍,1231年蒙古汗国决定大举伐金,此时的金国已走入末路,在与蒙古汗国军队的作战中屡遭败绩,但元气还在。它将京师南迁至汴 (今开封) 凭借黄河天堑和潼关要塞固守自卫,为了彻底歼灭金国主力军,蒙古大汗接受中原降人的建议,采取迂迴战术,大军自汉中进入,打击金国腹心,绕过了金军倚仗的天堑。蒙古大军的进展十分迅速。很快就由汉中通过,在邓州附近与金老将军完颜合达等人的军队相遇,双方各有胜负。作战中蒙帅拖雷改变作战方式,以一部分兵力牵制金军,以另一部分军力分散攻击各处,分别向汴京挺进。完颜合达与移刺蒲阿在邓州寻找蒙军主力作战,未能达到目的,惧 “其乘虚袭京城,乃谋入援” (《金史》卷112)。金骑兵二万,步军十三万自邓州出发,与金大将武仙、杨沃衍诸军会合,开向汴京。蒙帅遣三千骑兵尾随其后,不断袭扰金军,开兴元年 (1232) 十二月,金军进至沙河,蒙古军队早已在河的北岸布置了五千骑兵等候,金军强渡河道,蒙古军随即撤向西边,金军追击,蒙古军并不与他们交战,反而南渡沙河。金军往来十分疲惫,遂改变战术,准备就地宿营,蒙古军又渡河前往骚扰。蒙古军的游击战术十分成功,“金军不得食又不得休息” (同上),黄昏,天下起大雨,第二天又变成降雪,金军只好在雨雪中边战边进,蒙古军此时已增兵至万人。金军至均州二十五里处的黄榆店,因为雨雪太大,再也难以前进,遂在此地连续宿营三天,后来得到金哀宗诏旨,诏旨命令金军赶至汴京作战,还得到哀宗关于蒙古军已至卫州、孟州的牒报,大将移刺蒲阿急于决战,完颜哈达只得合军出发。蒙古军此时已大集于路,在金军行军大道前面放倒大树阻塞道路,夹击合围,杨沃衍下令全军夺路前进,完颜陈和尚率军上山,边战边行,“去均州止十余里矣” (同上),而这时蒙古军仍是采取边退边战的战法。至三峰山东北和西南,金军猛攻蒙古军阵,蒙古军又退,止据有三峰山东,金骑军万余自山上冲下决战,蒙古军再度避开。战斗正酣时,雪雨再起,雾气腾空,以至于人不能相视,战场又是麻田,土质松软,兵马一踏,麻田变成了深深的泥潭,金步骑军疲惫已极,执抢戴甲僵立在大雪中,枪上结出的冰像木椽一样粗,更有些金兵已三天多没得到饭吃了,渐渐失去战斗力。蒙古军与河北投降各军环绕包围在金军外围,更番休息,并故意放开前往均州的路,金军急于得到休养,不顾危险,突围奔均州,蒙古国军队自西侧夹击,战斗进行至天放晴,除少数金军逃脱外,大部被歼灭。三峰山战后,金军精锐几乎全部丧失,有经验的战将也几乎丧失殆尽。金再也不能复振军威了。

☚ 大昌原之战   忽必烈征大理 ☛

三峰山之战

蒙古灭金的决定性战役。窝阔台汗三年(金正大八年、1231年)拖雷统率的蒙军部分兵力牵制金军主力,大部队分散行进,直趋汴京(今河南开封)。四年一月,金将完颜合达、移刺蒲阿统率骑兵2万、步兵13万自邓州(今河南邓县)分数路赶赴汴京救援。行至五朵山(今河南镇平北)与杨沃衍、武仙军会合,师屯顺阳(今河南内乡)。继渡沙河(今汝河),前往钧州(今河南禹县),行至黄榆店扎营。时蒙古中路军赶到,阻挡金军前进,只杨沃衍部夺得一条去路。蒙古军以疲劳战术,不战而退至三峰山(今河南禹县境)的东北和西南,以待金军。金以武仙、高英率兵袭击三峰山西南,以杨沃衍、樊泽率兵袭击三峰山东北。蒙古军再退至三峰山东,又遭张惠等统领的骑兵万余人冲击,继续后退。金军沿途作战,极度疲劳。蒙古军以逸待劳,待金军行至三峰山,出伏兵夹击,金军大败,溃不成军。杨沃衍、樊泽、张惠三军争路, 自相残杀。蒙古军乘势进围,张惠持枪奋战而死,樊泽、高英等将领亦战死于沛林村南,武仙仅率30骑逃入密县竹林,移刺蒲阿领兵北走,被蒙军擒获。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率残部数百骑逃入钧州,蒙古军入城,合达战死,陈和尚被擒,英勇就义。杨沃衍不愿降,自缢殉难,移刺蒲阿不屈被杀。金朝抗蒙主要将领大部分牺牲,金军主力全部崩溃。

三峰山之战

蒙古灭金战役之一。元太宗三年(1231),蒙古分三路进军攻金。窝阔台汗弟拖雷率西路军由凤翔南下,渡过渭水与汉水,迂回到金朝后方,由房州挥师东向,直指汴京(今河南开封)。次年初,金将完颜合达,移刺蒲阿率步骑15万南下阻击蒙古军。蒙古军以4万之众避开金军主力,沿途诱击骚扰,采取疲敌逸我的战术,使远道而来的金军疲惫不堪,“不能得食,又不得休息”。此时由窝阔台汗自领之中路蒙古军乘虚自白坡(河南孟津县境内)渡黄河,威逼汴京。金军得知,被迫北撤,当退至钧州(今河南禹县)三峰山时,被两路会合的蒙古军所包围。金军粮秣已尽,天又大雪,士兵“僵冻无人色,几不能军”。蒙古军蓄意让路,放金军北走,然后伏兵夹攻,金军大败,精锐悉数被歼,主将完颜合达被执杀。翌年,汴京陷,金哀宗走蔡州(今河南汝南)。六年,蔡州破,金亡。

三峰山之战

元太宗四年(1232),拖雷率蒙古军遵从成吉思汗遗嘱,绕过金军重镇潼关,由唐、邓直捣汴京。金急,调大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等率步骑十五万往援。拖雷采用疲劳战术,部分兵力牵制金军,金军出攻则避而不战,金军驻扎时,又率军袭击。时值天寒雪深,金军不能举刀槊,退至钧州(今河南禹县)之三峰山,蒙古军四面包围,金军大败,主要将领大部牺牲。次年金哀宗出走蔡州,1234年蔡州破,金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