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貨】
‘性相近’章
雙峯饒氏曰‘此章程子專以為氣質之性’云。 程朱之説本無不同,而饒説分而二之,誤矣。朱子‘兼氣質’之説,正所以釋程子‘氣質之性’之義也,故其下旋言‘氣質之性’云云,則何嘗其與程子之説不同哉!氣質不可謂性,謂之性則以理言氣質之性,蓋曰氣質不具之理云也。
雲峯胡氏曰‘伊尹曰“習與”’云云。 胡氏分言‘專氣質’、‘兼氣質’,其失亦同於饒氏矣。二氏之説,專以氣質為一性,又以兼氣為一性,與本然之性並作三性,甚誤。
新安陳氏曰‘人有此形,則有此心’云云。 陳氏大體無欠,而‘本然之性夾帶氣質之性’之説,有若兩性相對者,亦未免語病。
‘予欲無言’章
問‘四時行百物生’止曰‘是此意’。 用上分體用亦得,故先生是其言。然以全體大用言之,則‘維天之命,於穆不已’,體也;‘四時行,百物生’,用也。‘天命不已’,不但於四時上見,百物生處亦莫非天命之不已也。在聖人,則聖人之心渾然一理,體也;汎應曲當,用也。‘仕止久速’如‘四時行’,‘動容周旋中禮’如‘百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