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5_097陽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5_097陽貨

【陽貨】

陽貨欲見孔子
陽貨之惡如此,聖人恐無不終絶之意。‘時其亡而往’者,亦非欲其稱,蓋終不欲見之耳。‘遇諸塗’者,乃不期而會,不可得而避,非得已也。未知是否?
恐未然。答劉韜仲
子曰:‘性相近也。’
此只合依程先生説。若如所論,似欲深而反淺,欲密而反疏也。性之在人,豈得以相近而為言耶?答江德功
其‘天命之謂性’,則通天下一性耳,何相近之有?言‘相近’者,是指‘氣質之性’而言。孟子所謂‘犬牛人性之殊’者,亦指此而言也。程允夫
言性之異,則其説又長,未易以片言質。然略而論之,則夫子雜乎氣質而言之,孟子乃專言其性之理也。雜乎氣質而言之,故不曰同而曰近。蓋以為不能無善惡之殊,但未至如其所習之遠耳。以理而言,則上帝之降衷,人心之秉彝,初豈有二理哉?但此理在人有難以指言者,故孟子之告公都子,但以其才與(晴)〔情〕者明之。譬如欲觀水之必清,而其源不可到,則亦觀諸流之未遠者,而源之必清可知矣。此二義皆聖賢所罕言者,而近世大儒如河南程先生横渠張先生嘗發明之,其説甚詳,具在方册,不知亦嘗考之否?答宋深之
子曰:‘性相近也。’又曰:‘惟上智與下愚不移。’夫人之氣質雖有偏正、昏明、純(駮)〔駁〕、厚薄之不齊,然稟生之初未甚相遠也,故謂之‘相近’。至於上智之所以為智,下愚之所以為愚,亦皆其氣質使然。既謂之相近矣,何故又有上智下愚如是之懸絶也?
氣象雖相近,然亦有如是懸絶者。蓋既曰氣矣,便有此不同,不足怪也。答劉韜仲
子張問仁於孔子
理之至實而不可易者,莫如仁義禮智信。非(人)〔仁〕[1]不成,如孝弟、禮樂、恭、寬、信、敏、惠,皆仁之用也。
此數句亦未見下落。答程允夫
佛肸召,子欲往。
公山佛肸之召,諸家之説善矣。愚必以楊氏解‘佛肸’章為得其要,蓋公山之召而子路不悦,夫子雖以東之意諭之,而子路之意似有所未安也。故於佛肸之召,又舉其所聞以為問,其自信不苟如此。學者未至聖人地位,且當以子路為法,庶乎不失其親。不可以聖人體道之權藉口,恐有學步邯鄲之患也。未知是否?
得之。答劉韜仲
‘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集注云:‘匏瓜繫於一處而不食物[2]。’古注云:‘言匏瓜得繫一處者,不食故也。吾自食物,當東西南北,不得如不食之物繫滯一處。’然匏瓜未嘗不可食,而謂之‘不食物’,何也?
不食,謂不求食,非謂不可食也。今俗猶言無口匏,亦此類。 上同。
子曰:‘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
此亦但疑其文有不同耳。先立題目,又令復坐而後言之,亦似太鄭重也。答嚴時亨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
為者,躬行其實也。
按:諸先生多如此説,意極親切,但尋文義恐不然耳。‘為’只是誦讀講貫,‘牆面’只是無所見。所謂‘不學牆面’,亦未説到不躬行則行不得處也。與張敬夫論癸巳論語説
‘人而不為周南召南’,横渠先生之説所以與諸家不同者,何故?若曰‘告之’、‘教之’,則是為之也。説得‘為’字太重,經意恐不然也。未知是否?
‘為’猶學也。答劉韜仲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孔子曰:‘鄉原,德之賊也。’所謂鄉原者,‘言不顧行,行不顧言’,閹然媚世,與夫同流合汙,似忠信,似廉潔,所以為‘德之賊’也。嘗究鄉原之用心,全在於‘衆皆悦之’之一句,所以動他許多不正當底事出來。若夫狷者之病,只在於獨善其身,非若鄉原之病,於用心處有不正矣。使知學問,亦可以變其氣習耶?抑亦受病之深,藥力之所不及耶?不則,夫子何以云‘過門不入室’為無憾,其待斯人可知矣?
鄉原患在求悦於人,與狂狷正相反,故夫子深惡之。然亦無不可變之理,但恐其陷溺已深,不肯變耳。答詹相賓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
‘今之愚者詐而已矣’,智則能詐,愚者本無智巧也,何故能詐?
如狂不直、侗不願之類。答劉韜仲
子曰:‘予欲無言。’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竊謂:四時行,百物生,皆天命之流行,其理甚著,不待言而後明,聖人之道亦猶是也。行止語默,無非道者,不為言之有無而損益也。有言,乃不得已為學者發耳。明道先生言:‘若於此上看得破,便信是會禪。’亦非謂此語中有禪,蓋言聖人之道坦然明白,但於此見得分明,則道在是矣,不必參禪以求之也。
如此辨别甚善。近世甚有病此言者,每以此意曉之,然不能如是之快也。答程允夫
‘子欲無言。’蓋夫子以子貢專求之於言語之間,告之此以發之。子貢未能無疑,故夫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蓋欲其察之於踐履事為之實也。程子所論‘孔子之道如日星’一段,雖引‘無言’之文,然其大意卻似説無隱之義。至其言猶患門人未能盡曉,故曰:‘予欲無言。’夫恐其不能盡曉,當更告之,而曰‘予欲無言’,何也?或曰‘予欲無言’一章,實兼‘無隱乎爾’之義。蓋四時行,百物生,所謂‘無隱’也。程子之説,蓋推明夫子啓發子貢之意,欲其求之於踐履事為之實者。未知是否?
恐人不能盡曉而反欲無言,疑得甚好。更熟玩之,當自見得分明也。答劉韜仲
‘四時行、百物生’兩句,自為體用。蓋陰陽之理運行不息,故百物各遂其生;聖人之心純亦不已,故動容周旋,自然中禮。未知是否?
有此意。上同。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
宰我遊聖人之門,而有短長之問,不類學者氣象。諸家之説,或謂至親以期斷,而宰我欲質其所知,有疑而不敢隱,所以為宰我,蓋欲聞其過也。以為宰我在聖門,雖列於言語之科,然哀公問社而有‘使民戰栗’之對,方晝而寢,夫子有‘朽木、糞土’之譏。觀其地位如此,則宜有短喪之問也。未知是否?
短喪固是不仁,然其不隱不害為忠信。此一事而兼有得失,得失又有重輕。答劉韜仲
龜山曰:‘宰我問三年之喪’,非不知其為薄也。只為有疑,故不敢隱於孔子。只此無隱,便是聖人作處。
龜山之意當是如此。然聖人之無隱,與宰我之無隱,亦當識其異處。答程允夫
説云以為‘不仁者,蓋以其不之察也。宰我聞斯言而出,其必有以悚動於中矣’。據此,似以察知悚動為仁,又似前説冥然莫覺之意。答欽夫仁疑問
子曰:‘飽食終日。’
此不欲啓博弈之端,防慮甚密。然聖人乃假此以甚彼之辭,不必過為之説,文義不通,卻成穿鑿也。答江德功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
諸先生有説‘夫子所惡以戒人,子貢所惡以自警’者,此意得之,恐無天人之别。答江德功
以‘子貢之有問’至‘抑可知矣’。
夫子之(聞)〔問〕[3],未見惡人之疑;子貢之對,亦未見檢身之意。與張敬夫論癸巳論語説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
‘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聖人立言之意,固是勉人及時進德。然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苟有特立獨行之士,不狥流俗,衆必羣嘲共駡,何為以不見惡?學者亦不可不知也。未知是否?
‘見惡’,亦謂有可惡之實而得罪於能惡人者,非不善者惡之之謂也。答劉韜仲

☚ 05_096季氏   05_098微子 ☛
000008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