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
‘微子去之’章 格致事。
問:‘歷言三仁之意,亦有優劣之序歟?’曰:‘微子之去,比干之死,皆是一節。惟箕子死不去,皆上皆下,四字出易[1]。其所處地,最是難了。故夫子於歷言之際,置微子、比干於上下,而間之以箕子歟?’
又曰:微子之去,以常人之情言之,則疑或以私意參錯於其間。而乃能以仁見許於聖人,於此可見微子至公之心。而若非孔子,則又安能識得也。
問:‘三仁之仁,是全體之仁否?’曰:‘死生去就,人之大節,而於此處之各當其理,則便可為全體之仁矣。朱子曰:“觀鳳一羽,〔則〕知五色之備。”又曰,“箕子、微子、夷、齊之仁,亦是(一)〔此〕類。各隨他分上,或去,或奴,或(死)〔讓〕底,〔亦〕皆可見其終身大體處”,然“諸子之仁雖如此,料得縝密工夫,純粹體段,未如顔子之仁是從實地上做來”。[2]此兩段語極精微矣。’
問:‘至誠惻怛。’曰:‘至誠惻怛,這非二事。惟其至誠,故惻怛。如人誠意感動,則雖非哀事,而涕泗自出,這便可見惻怛之意。’
‘仁’字之訓,多曰‘心之德,愛之理’,而此則曰‘不咈乎愛之理,而有以全其心之德也’。蓋此所以為仁者,以其處事之當其理,而至於心德之全其天也,故先言其用而以及於體也。
‘柳下惠為士師’章 格致事。
‘齊景公待公子’章 格致事。
‘齊人歸女樂’章 格致事。
問:‘受女樂之後,又有膰肉不至一事,而此章闕之。想是孔子之行雖託於微事,而乃若其實,則在於女樂。故於此直書其本事而他不及焉。’曰:‘似然。’聖源。
‘楚狂接輿’章 格致事。
‘長沮、桀溺’章 格致事。
問:‘夫子所以憮然者,何耶?’曰:‘亦只是天地生物之心。蓋聖人未嘗一日忘天下,憫世俗之滔滔,而思有以易之。彼以高出世俗之人,尚不喻聖人之意如此,此所以有歎惜之意也。’
‘子路從而後’章 格致事。
問:‘“不仕無義”、“君臣之義”、“行其義也”,三“義”字有異同否?’曰:‘朱子曰“仕則可以行其義,不仕則無以行其義,便(是)無這君臣之義了”。以此觀之,三“義”字無異同之别矣。’
問:‘范氏注“決性命之(正)〔情〕以饕富貴”,饒氏注以為“若心貪溺於富貴,必壞了性所發為四端之情”。此説如何?’曰:‘莊子本意則似以為置死生,忘性命,而惟富貴之是貪。此説似好。’
‘逸民:伯夷、叔齊’章 格致事。
問:‘不言朱張之事,如何?’曰:‘或是當世只以逸民稱焉,而無事迹之表著也。’又問:‘不言泰伯,而言仲雍,如何?’曰:‘春秋傳以為“泰伯端委以治周禮,仲雍嗣之,斷髮文身”。蓋仲雍之事合於放言廢身,故特言之也歟?是未可知也。’
問:‘“其斯而已矣”之義。’曰:‘惠連既降志辱身,則固不及於夷齊。然其言也,中倫而已矣;其行也,中慮而已矣。言其降志屈辱,未足為其累也。’
‘太師摯適齊’章 格致事。
‘周公謂魯公’章 治國事。
‘周有八士’章 格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