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香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香蕉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

异名 蕉子(《桂海虞衡志》),蕉果(《本草求原》),甘蕉(《南方草木状》),粉芭蕉(云南)。

基源 为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大蕉的果实。

原植物 大蕉Musa sapientum L.(M.paradisiaca L.ssp.sapientum(L.)O.Ktze.)

余项参见“大蕉皮”条。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果实。

【化学】:

含淀粉0.5%,蛋白质1.3%,脂肪0.6%,糖分11%,灰分1%,维生素B、C、E等[1]。并含少量5-羟色胺(Serotonin)[2~3]、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多巴胺(Dopamine)[3]、1,2,3,4-四氢-6,7-二羟基-1-甲基异喹啉(1,2,3,4-Tetrahydro-6,7-dihydroxy-1-methylisoquinoline)(1)[4]

参考文献 [1] 中国经济植物志 科学出版社,1961:412,653 [2] Jpn J pharmacol 1980;18(2):162 [3] Phytochemistry 1972;11:1149 [4] 药学学报 1982;17:792

【药理】:

未成熟的香蕉肉对豚鼠的保泰松诱发性胃溃疡,有预防(同时服用)或治疗(服保泰松后15d再服香蕉肉)作用;对强制性不动所诱发的大鼠胃溃疡也有保护作用,但对用强的松诱发者则无效。

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由于其中所含的5-羟色胺使胃酸降低,以及香蕉肉缓和刺激的原故,它无抗胆碱作用,也无中枢抑制作用。成熟香蕉之果肉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抑制真菌和细菌的作用。

抗真菌物质可能是Musarin(C35H60O14N2)。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679

。【药性】:

性味 甘,寒。

❶ 《唐本草》:“甘,冷。”
❷ 《纲目》:“甘,大寒。”
❸ 《医林纂要》:“甘,寒,微涩。”

功效 清热,润肠,解毒。

主治 热病烦渴,便秘,痔血。 ❶ 《日用本草》:“生食破血,合金疮,解酒毒;干者解肌热烦渴。”
❷ 《纲目》:“除小儿客热。”
❸ 《本草求原》:“止渴润肺解酒,消肿滑肠,脾火盛者食之,反能止泻止痢。”

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或炖熟食。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高血压:香蕉皮或果柄30~60g。水煎服。又香蕉花,水煎服,能防治脑溢血和中风。”
❷ 《食治本草》:“治寻常疣:香蕉皮晒干,煅存性和盐少许。研末,挫擦疣体即可,日2次,5~7天。”
❸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9;(3):“治小儿腹泻(脾火盛者):香蕉,2~3个月50g,日服1次;3~6个月50g,日服2次;6~12个月75g,日服1次,或每次50g,日服2次;12个月以上,每次50g,日服2次。”

食疗 ❶ 《食治本草》:“治咳嗽:香蕉1~2个,冰糖适量,炖服,日1~2次。”
❷ 《岭南采药录》:“治痔及便后血:香蕉2个,不去皮,炖熟,连皮食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