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6_380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6_380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章

【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章】

也止一以貫之。
或問 曰:‘子貢之聞是言也,亦將何所致力而能一以貫之耶?’曰:‘子貢之學至是,其於衆理之萬殊者,固已深知而洞曉矣,其所欠者,猶未知是萬之為一耳。故夫子當其可告而告之,使其聞之,則亦脱然喻向者之萬殊,為今日之一致而無疑耳。豈容至是而復用力以求其所謂一,而夫子亦豈不待其可告而浪語之哉?云云。諸説皆善,但皆有以博為病之意,而侯氏為尤甚。范氏曰:子貢之病在於博,夫子先攻其失而後語以至要也。○侯氏曰:聖人之學,一貫而已,何用博哉?蓋不察乎所謂一者,固所以該乎萬,若無所謂萬者,則其為一也,亦將何以貫為哉?孟子曰:“博學而詳説之,將以反説約也。”此正學者之事也。’
大全 此亦子貢初年事。既曰當其可,則子貢是時應已默契夫子之意矣,後來所言夫子之得邦家者,安知不由此而得之,何以知其為初年事耶?論張敬夫論語説
語類 問‘子貢一貫’章。曰:‘“一以貫之”,固是以心監照萬物而不遺。然也須“多學而識之”始得,未有不學而自能一貫者也。’時舉
集説 程氏復心曰:子貢之病不在多學,而在於能識。識者,徒記其事而不能窮其理者也。聖人自謂好學敏求,自謂學而不厭。如學禮、學樂、問官之類,是未嘗不學也。子貢見聖人多學如此,卻不知聖人則多學而能貫,蓋見其迹而不見其心,所以只云多學而識。聖人見理而不見物,子貢見物而不見理,此貫與識所以分也。○白雲許氏曰:曾子篤實力行,子貢明敏博學,故夫子與之言不同如此,然學者須知得然後行得。
存疑 萬物之理,咸具於人之一心,理雖有萬,其實渾融為一,所謂天下之大本也;沖漠無朕之中,萬象森然已備,萬殊一本也。聖人氣質清明,無物欲之蔽。所謂一者不失,故日用之間隨他千頭萬緒,到面前只以此照之。父而慈,子而孝,君而仁,臣而敬,視而明,聽而聰,一物一理,萬物萬理,都是只一心之理照之,此聖人之一貫也。自聖人以下,氣質不清明,物欲不能無蔽,萬理之具於心者,不能無昏昧障礙。若不隨事隨物探討窮究許多道理,如何得明?多學而識,正探討窮究以明之也。然專靠多學而識,都無個本領源頭處,不過口耳形迹之粗而已,安能有得於己?故須有個一貫道理,然工夫未到,心中聵聵,强欲去貫他,如何貫得?故必博學多識,真積力久,一旦豁然貫通,則心體光明沖漠無朕之中,萬象森然已備者,復全於我萬殊一本之理,始有以貫之,此學者之一貫。曾子子貢之所從事,故聖人於二子皆必待其真積力久,將有所得而後告之者,正為此也。若謂凡從事於學者皆不可不知一貫之道,則聖人於七十子何不一一告之而獨二子耶?聖人未嘗不理會博學多識,其實事事都理會,如問禮、問官之類可見,但其中自有一貫道理。他道理本在胸中,事事物物雖皆理會,但一看便破,與學者絶異。聖人是自上面原頭做下來,學者必從博學多識理會,做到徹時方得聖人一貫處,是自下面末流做上去。譬如千金之子,許多錢皆是家中有底,特用索子來串他自致;千金之人,家中雖有,須去零碎營運,到得有時方用索子來串,其不同如此。
彼以行言,此以知言。
蒙引 彼以行言,此以知言,行該得知,知該不得行也。故曰:‘曾子蓋已隨事精察,而力行之精察非知而何?單言行,知在其中矣!’

☚ 06_379衛靈公問陣章   06_381知德者鮮章 ☛
000014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37:23